企業如何做到“義利兼顧” 解析“義利99”榜單背后的商業邏輯
“一個關注社會議題的企業,一個以社會利益為使命的企業,常常也是更有盈利能力、更有可持續能力的企業?!?/blockquote>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汪陳晨
越來越多的公司開始考慮在商業和公益之間尋求一個最大公約數。其中,已獲B型企業認證的第一反應是一個典型案例。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一個關注社會議題的企業,一個以社會利益為使命的企業,常常也是更有盈利能力、更有可持續能力的企業。”
越來越多的西方專業研究機構從那些基業長青的企業身上總結出成功奧秘在于關注社會發展,但如何從實證的角度來說明這個道理,深圳社投盟發布的“義利99”榜單或提供了一種創新性的思路和方法。
2018年7月15日,國家藥監局一紙通告引起了公眾的關注。該通告稱,在對長春長生(其母公司長生生物是上市公司)飛檢時發現,其凍干人用狂犬病疫苗生產過程中存在記錄造假等行為,嚴重違反藥品GMP行為。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這是長生生物自2017年11月份被發現疫苗效價指標不符合規定后不到一年,再曝疫苗質量問題”。
為何會出現疫苗生產記錄造假行為?企業在產品質量安全方面應該承擔怎樣的主體責任?目前,該事件仍在調查中。
事實上,因企業盲目逐利而給公眾、社會、環境以及后代帶來惡果的事例迄今一直層出不窮。企業除了為股東創造利潤價值之外,能否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不單純以利益作為衡量標準,是否能追求更長久的價值,做到“義利兼顧”?
2017年年底,一份由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以下簡稱“社投盟”)發布的A股上市公司社會價值評估報告揭示了上市公司中存在“義”與“利”的關系,并評選出了基于滬深300成分股的“義利99”排行榜。
位于深圳的社投盟是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聯合國社會影響力基金、中國投資協會和清華大學明德公益研究中心等機構聯合發起的跨界非營利組織,是國內首家專門支持“義利并舉”類型社會創新創業項目的投資促進平臺。
2018年7月17日,社投盟(深圳)創始主席、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理事長王平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電話采訪時說,“義利99”的使命就是揭示義利關系,這種關系是真實的而不是臆想的,而榜單最終說明“一個關注社會議題的企業,一個以社會利益為使命的企業,常常也是更有盈利能力、更有可持續能力的企業”。
創建一套全新評估體系
近年來,對“好的市場經濟”“好公司”的呼聲,對“企業社會責任”和“義利并舉”的期待漸成潮流。國際上多位經濟學家、管理學者、企業家、慈善家紛紛發起不同的倡議和運動,“影響力投資”“共益企業”等新名詞開始頻頻見諸報端。
“但是并沒有一套綜合性、對義與利同時評價的框架體系去衡量一個經濟主體,究竟創造了哪些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貢獻。從社會需求來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