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數基金會為何“不資助”?
中國多數基金會不資助,自己做事,這是一個和世界潮流相逆的情況?!叭澜绲幕饡际前l錢的,是供給資源的機構,中國的基金會是吸金器,一千多億捐款主要是被基金會拿走了。
責任編輯:呂宗恕 實習生 汪陳晨
廣州社會組織研究院副院長胡小軍在中國基金會論壇長沙城市峰會上發表主旨演講。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19日《南方周末》)
中國多數基金會不資助,自己做事,這是一個和世界潮流相逆的情況。“全世界的基金會都是發錢的,是供給資源的機構,中國的基金會是吸金器,一千多億捐款主要是被基金會拿走了。
中國基金會目前處在一個惡性循環圈:沒錢,不資助,自己來做。在沒錢資助草根組織、提供專業支持的情況下,又出現了一堆行業問題:“人才奇缺”“專業水準不足”“觀念陳舊”“效率不高”等等。
當你想成立一個慈善組織,在中國你有三個選擇,基金會、社會團體或者社會服務機構。在傳統印象中,基金會偏重于財產的管理、社團偏重于團隊的共同意愿、社會服務結構偏重于提供社會服務。那么,實際情況是什么呢?在北上廣深乃至中西部地區的基金會究竟主要在做什么?處于怎樣的發展階段?
2018年7月6日,中國基金會發展論壇·湖南峰會在湖南長沙舉行,這個主題為&ldquo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