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替我們數算著日子
謝謝青年陳子衿,在他哀而不傷的記錄里,讓我茫然地想起,是誰在替我們數算著日子。
責任編輯:朱又可
2017年1月23日,離過年只剩下四天時間,青年陳子衿和自己的母親去醫院做春節前的最后一次復查。他在“抗癌日志”中,記錄下了這個確鑿的日子。
不足一年前,青年陳子衿被確診為“淋巴癌”四期,這個在“豆瓣閱讀”平臺自我定義為“九零后,生于湖北,高齡隱形正太,資深圣母??磕槼燥埼此?,只好深度挖掘不存在的才華”的年輕人,時間軸至此位移,在另外的時空里旋轉。
消毒水,無菌倉,手術,化療,惡心,嘔吐,深夜閃爍的手機和電腦,陌生到近乎虛構的讀者……
在2017年1月23日的日志中,陳子衿如是寫道:
抽完血,我便坐在電梯間的椅子上等結果,我媽去加熱飯菜了,做完移植出倉后,我依舊按照當時下發的食譜嚴苛控制飲食,上面寫著“一年內不要在外面的餐廳吃飯”,于是每次來醫院,我媽便起個大早做好中午的飯菜,拿到醫院的微波爐里加熱,至于她自己,總是下樓買兩個饅頭對付過去。
青年陳子衿的文字能力好過我所見識到的許多“作家”,但我不想使用別的說辭來形容他的文筆,因為除了“流暢”之外,此處使用任何其他的辭藻,都會令我覺得是走到了“好”的反面。
這便事關了“平靜”。平靜何其難,尤其在我們被鏗鏘、被聲嘶力竭、被“雞湯美文”、被各種“逼格”以及痞子語言淹沒的當下;尤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