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有為是進化論者嗎?歷史學家茅海建的證據鏈

責任編輯:宋宇

康有為(新華社/圖)

歷史學家茅海建對戊戌變法的研究始自1998年,他稱之為“一點點史實查證的工作”。他的查證成果《戊戌變法史事考》出版后,接下來的工作是給《我史》做注。學界認為,在戊戌變法失敗后流亡日本之際,康有為的這本自傳體回憶錄有“作偽”之嫌。

茅海建的想法是:康有為的記錄雖未必等同于歷史真相,卻是他心跡的流露,“作偽者也有作偽的理由,他為什么要作偽,本身就值得研究”。給《我史》做注的工作從2003年持續到2008年,又是五年。2011年,旨在厘定戊戌變法細節的《戊戌變法史事考二集》出版,茅海建的戊戌變法研究進入第13個年頭。

這項工作進行到第十年時,意外發現的“張之洞檔案”給茅海建增加了一個新鮮視角:以往關于戊戌變法的敘事大多建基于康、梁留下的“正面”材料,張之洞作為對康、梁不以為意的實權人物,他對戊戌變法的觀察評價提供了審視這一政治事件的“另面”。

如果以《戊戌變法的另面:“張之洞檔案”閱讀筆記》成書的2013年計算,茅海建對戊戌變法的研究持續了15年。15年中,茅海建潛心考據,力求重建史實。其間曾有學界前輩善意提醒,“考據不是目的”,但茅海建仍樂此不疲。2018年7月8日,在首都圖書館的一次演講中,他充分展示了“小學”的魅力:把證據鏈做得完整、自洽、細密、牢靠,是何其過癮的一件事。

菜炒完了,加一點胡椒面

茅海建演講的題目是《康有為與進化論》。學界成說是:康有為的思想受到西方影響,其表現一是康氏的“民主”主張,一是“進化論”思想。茅海建以”進化論”之說為支點,挑戰該成說。

茅海建給出的證據鏈是:

進化論經由嚴復的譯介和闡發為中國學人所知,而康、梁對嚴復在《天演論》中提出的“擇種留良&r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