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分析了10萬字畢業致辭,校長們上知《道德經》下懂“吃雞”

畢業禮上校長致辭,體現著一個大學的傳統和精神,甚至成為品讀思索社會乃至國家發展方向的“教材”。

 畢業禮上校長致辭,體現著一個大學的傳統和精神,甚至成為品讀思索社會乃至國家發展方向的“教材”。當然,也有一些校長致辭個性十足,化身段子手,文風輕松幽默,體貼溫情,在學生中產生不少共鳴。

在這個畢業季,南都大數據研究院根據2018年32篇全國“雙一流”高校校長致辭近10萬字全文,給你煲一盅“心靈雞湯”。如果你從這盅湯里品出了“校長趣味”,就當做額外福利吧!

致辭標題熱詞TOP10

校長一開口 贈你要“擔當”

  * 數字為頻次。

32篇高校校長致辭中,26篇有標題,最常出現的詞是“擔當”,出現了6次。如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的致辭標題是“勇敢擔當,學在路上”;武漢大學校長竇賢康的標題則是“理想與擔當”。

標題中出現“新時代”的次數為5次,且會與“奮斗”搭檔,如天津大學校長鐘登華的標題是“做新時代幸福的奮斗者”,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的標題與其類似——“做新時代的奮斗者”。

也有校長不走尋常路,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采用了個性化的英文標題“Be A Decent Person”,希望畢業生們做個正派的人。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巖與東北大學校長趙繼愛走“俠客風”,他們的致辭標題分別是,“愿你仗劍走天涯,秀出你厲害”與“金戈鐵馬入夢來”。

致辭引用數量

7.16次/致辭篇均引用量

* 按照各類引用量填色。“名言”包括:領導人講話、語錄及各國政治家名言,專家學者、作家及現代詩人、企業家的名言。“流行語”包括網絡流行語、電影臺詞及歌詞。

一到畢業致辭,不少校長通過引用古文、名言一展文采,也有校長自帶幽默細胞,引用了不少“網絡金句”。有數君發現32篇致辭中,出現了229處引用,在全部引用中,“引經據典”最為常見,占比34.5%,對領導人講話、語錄及各國政治家名言的引用占30.1%,流行語的占比則為12.7%。

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巖最愛“旁征博引”,全篇引用25次,黃泰巖校長的文風輕松詼諧,共引用流行語17處,開篇便串聯《戰狼》《速度與激情》《紅海行動》《芳華》《王者榮耀》等多部電影名和網絡游戲。他還引用了電影《無問西東》中的臺詞“愿你在被打擊時,記起你的珍貴;愿你在迷茫時,堅信你的珍貴”來鼓勵大家“永不言棄”、“永不言敗”、“永不言退”。另外,像“扎心”、“打call”等網絡用語也用得十分麻溜。

同學們,幾年來,你們作為民大人,以“戰狼”般的精神,以難得的“速度與激情”,實施一次次的“紅海行動”,取得了一個個“王者榮耀”,既無愧于自己的“芳華”,更厲害了我的民大!

——中央民族大學校長黃泰巖致辭

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也是“引經據典”愛好者,分別引用19次,15次。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他在致辭用最近的熱門手游“吃雞”巧妙比喻人生挫折,——“漫漫人生路,并不是都能這般‘大吉大利,今晚吃雞’,還可能隨時面臨‘落地成盒’”。

致辭引用古文出處TOP5

華東師大校長5次引用道德經

* 被引用古文詞云圖(與原文有細微出入的,以致辭內容為準)

古文引用,“立志”、“厚德”、“為信”、“堅韌”、”“知行合一”是主要關鍵詞。

如北京理工大學校長張軍引用《尚書》“功崇惟志,業廣惟勤”,上海交通大學校長林忠欽引用《墨子·修身》“志不強者智不達”等;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引用“厚德載物”來告訴大家“君子品德應如大地般厚實,就可以承載萬人萬事萬物”;中國海洋大學校長于志剛引用《論語》民無信不立;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和吉林大學校長李元元則都引用了“繩鋸木斷,水滴石穿”,以及“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天津大學校長鐘登華引用“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而浙江大學吳朝暉、大連理工大學校長郭東明和東北大學校長趙繼都用了“知行合一”。

另外,如“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樣的家國利益寄語也較多被校長們引用。

致辭引用名言

習總書記講話“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多次被引

23位校長的致辭引用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其中習總書記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勉勵青年學子所說的“愛國、勵志、求真、力行”被引用5次;其次是“立鴻鵠志,做奮斗者”、“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

如北京大學林建華校長在談到責任時引用了“愛國、勵志、求真、力行”,告訴大家“責任并不是一個甜美的、輕盈的詞匯,而是一副沉甸甸的擔子。負重前行正是一代又一代中流砥柱最美的英姿。”

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在談到追求夢想時說:“我希望你們銘記‘愛國、勵志、求真、力行’,摒棄小我、追求大我,追逐更高遠的夢想,將個人價值的實現與社會的發展進步、國家的繁榮富強緊密結合,把個人夢融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

此外,校長們還引用了32名專家學者的名言,包括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科研工作者等。

如清華大學校長邱勇致辭引用馮友蘭的“意義發生于自覺及了解”,季羨林的“如果人生真有意義與價值的話,其意義與價值就在于對人類發展的承上啟下、承前啟后的責任感”,邱勇校長說人們總是去熱情擁抱變化,但經常忘記了追問意義何在,他“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努力追尋意義,努力成就有價值的人生”。

北京大學校長林建華引用了林毅夫的“只要天下還有貧窮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貧窮中;只要天下還有苦難的人,就是我們自己在苦難中” 。

而華中科技大學校長丁烈云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都引用了韓儒林的“板凳要坐十年冷”。

致辭中的校友

校長們提到華為、聯想、大疆

杰出校友,讓學校引以為豪,也是學生們的榜樣。校長在致辭中基本都會提到本校杰出校友,涉及科研、經濟、文史哲、藝術等多個領域。

華東師范大學校長錢旭紅在致辭中就提到多位企業家,包括四季教育創始人田培慶、分眾傳媒創始人江南春、驢媽媽創始人洪清華、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汪滔;重慶大學校長張宗益提到華為的任正非,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則提到編程貓創始人李天馳等等。

致辭中的“時代詞”

與“新時代”共同成長

 * 數字為頻次。

個人發展與時代發展緊密相關,校長們向畢業生傾授做人做事道理時,經常會提及青年所處的時代特征。32篇致辭稿中,有124個與時代相關的詞,其中新時代出現了95次,位居第一。

在與時代相關的詞語中,多次出現了幾個年份,分別是1978、2020、2035、2050等。例如,西北工業大學校長汪勁松把學生個人的發展與國家的發展聯系起來:“大家都非常清楚黨的十九大為中國發展勾勒出了美好的前景、確立了宏偉的目標。目標就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2050年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大家現在的年齡基本都在22歲左右,你們在這三個重要時間節點分別為24歲、39歲和54歲,均處在一個人事業發展的黃金時間。”

校長們的“期盼”與“祝福”

 * 數字為頻次。

32篇致辭中,每一篇都蘊含校長們對學生的“期盼”與“祝福”。有數君從32篇致辭中梳理近一千條“期盼”類詞語,出現次數最多的前三個詞分別是奮斗、創新、家國情懷。

* 致辭結尾詞云圖。

“祝福”通常出現在校長致辭的結尾,32篇致辭中“前程似錦”出現頻次最高。華南理工大學校長王迎軍說,“在你們即將離開母校的時候,我想把一首大家熟悉的歌送給你們,歌名叫《想把我唱給你聽》,正如歌中所唱,路途遙遠讓我們在一起!”

 

(來源:南都大數據研究院)

網絡編輯:邵小喬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