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股東查賬,牽出國有酒廠私有化往事誰偷偷喝了蘭陵美酒?
過去十幾年中,蘭陵美酒這家國企的管理層,通過他們控制下的投資公司陸續獲得公司28%股權,成為控股股東。當最后10%的國有股權被一家民營公司拍走之后,這個秘密被抖了出來。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每天五點半是蘭陵美酒廠下班的時間,廣場上可以聽見廣播中抑揚頓挫的播音腔。工廠仍保留著濃重的國企氛圍,在此工作的蘭陵鎮人很難意識到這里已經悄悄換了主人。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26日《南方周末》)
過去十幾年中,蘭陵美酒這家國企的管理層,通過他們控制下的投資公司陸續獲得公司28%股權,成為控股股東。當最后10%的國有股權被一家民營公司拍走之后,這個秘密被抖了出來。
2018年7月3日,因為被揭出十幾年前的一筆舊賬,山東新華錦國際股份有限公司(600735.SH,下簡稱新華錦)股票跌停。新華錦董秘盛強很委屈,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他們完全屬于“躺槍”。
新華錦的確只是配角,真正的主角是山東臨沂的蘭陵美酒公司。國有上市公司蘭陵陳香曾經持有蘭陵美酒20.6%國有股權。
2006年,新華錦集團借殼蘭陵陳香上市,在復雜的重組完成后,將蘭陵美酒20.6%股權以1275萬元轉讓給蘭陵美酒33個管理層人員控制的蘭陵美酒投資有限公司(下稱投資公司)。這意味著,蘭陵美酒這家國有控股企業隱秘地完成了MBO(管理層收購)。
其時,國企管理層收購已經被叫停。2005年的4月14日,國資委聯合財政部下發了《企業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暫行規定》,禁止大型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的國有產權向管理層轉讓。
按照當時的劃分標準,3億資產總額以上規模就屬于大型企業,而截至2006年12月31日,美酒公司資產總額是3.9億,其中,國資委控股37%,為第一大股東,屬于禁止MBO的對象。
這件事一直秘而不宣,直到11年后。2017年1月17日,蘭陵美酒公司最后10%的國有股份公開招拍。經過227輪激烈競價,山東覓與尋電子商務公司(以下簡稱覓與尋)以8214.74萬元成交。
入局后,覓與尋以股東身份翻閱了美酒公司工商登記材料,才發現十年前那次交易。新華錦因此被質疑的焦點是,在獲益1275萬元之后,新華錦卻未發布公告,涉嫌重大信息披露違規。
但更讓人感興趣的則是蘭陵美酒十年前的管理層收購事件。隨著小股東的入局,這場精心設計的資本游戲仍在飄蕩著酒香的美酒廠上演續集。
銷量曾經全國第一
覓與尋,實際上只是個空殼公司,該公司總經理蔡圣文真正的身份是華鵬集團總經理。華鵬集團是當地一家知名的鐵礦企業,近幾年因為開發了臨沂市幾處地標性樓盤而名噪一時。
在蔡圣文看來,蘭陵美酒是一個被埋沒的績優股。“房地產很難做成百年企業,但是白酒可以,何況是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蘭陵美酒。”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因此當蘭陵美酒最后10%的國有股權項目上網拍賣時,蔡圣文志在必得,“沒有人知道我參與了這次拍賣,連我老婆都不知道,我還和山東省股權交易中心簽訂了保密協議,約定違約金500萬”。
2017年1月17日拍賣當天,因為擔心會出什么意外,蔡圣文特別選在中國電信的機房里參加拍賣。
蘭陵美酒的前身是國營山東蘭陵美酒廠。這家鄉鎮小酒廠曾位居山東白酒老“四大家族”之首,1990年代初白酒產量曾超過山西汾酒,位居全國第一,至今依然是山東省知名白酒企業。
1993年,國企改革繼續推進,股份化成了方向之一。蘭陵美酒也在當年開始實施股份制改造,股權架構變為國有股37%,外資股26%,還有社會自然人股37%。
值得一提的是,37%的社會自然人股包括34.5%的社會法人股和2.5%的職工內部股。當時直到1998年,山東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