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985”之后,“省部共建”炙手可熱地方大學搶入“國家隊”
多了參加教育部部屬高校會議的機會,而且可以利用“省部共建”的平臺,爭取到更多的項目和資金。
責任編輯:錢昊平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8年7月6日,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江西省簽署協議,合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華東交通大學官網截圖/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7月26日《南方周末》)
多了參加教育部部屬高校會議的機會,而且可以利用“省部共建”的平臺,爭取到更多的項目和資金。
另一方面,享受部屬高校待遇后,碩士、博士招生指標可以通過和教育部協商溝通來增加。
“日新其德,止于至善”。以此八字作為校訓的華東交通大學坐落于南昌,迄今有47年辦學歷史。2018年7月6日,這所江西省屬高校“一只腳踏進了國家隊”。
當天,中國鐵路總公司和江西省簽署協議,合作共建華東交通大學。學校隨后發布公告,宣布進入“省部共建”高校序列,公告里的“喜訊”二字流露出學校對這一身份的在意。
省部共建之后,鐵總將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等方面給予華東交大指導,江西省政府則會在政策、項目、經費等方面加大對學校的支持力度。
這樣的“希望條款”,幾乎是每份“省部共建”協議中的標配。正因如此,“省部共建”已成為地方高校近年爭相搶奪的資源。從華東交大在共建公告中使用的“歷時5年”之說,就不難體會爭取過程之曲折。
“省部共建”,指國務院相關部委(主要是教育部)與相關省份共建高校,始于2004年,其中包括少量的“211”“985”高校,多數是地方高校。這一模式啟動以來,前半程一直小步慢跑,但2011年之后突然提速。
時任教育部長袁貴仁在那年全國“兩會”期間,通過記者會明確表態:“‘985’‘211’的大門已經關上”。這令不少之前想進入這兩個序列的學校措手不及,只能調轉方向,爭取成為“省部共建”高校。
之后省部共建高校數量開始跨越式增長。從2004年到2011年底,全國省部共建了22所高校,但宣布“關門”之后,2012年到2014年3年間就增加了21所,2015年增加23所,2016年更是多達35所,2017年也有15所,目前已有近120所高校進入“國家隊”。
省政府表示“壓力大”
省部共建高校的初衷是為了平衡高等教育弱省的利益,這些省份往往無教育部直屬高?;?ldquo;211”大學較少。
教育部相關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本世紀初確定建設“211&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