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客:期待“滾燙人生”
一年后再見白客,時間說長也短。采訪甚至在同一間小放映廳內進行,不過這次沒有大桶爆米花和足球游戲。屋子被工作人員填滿,人群和燈光設備制造出一陣無聲的燥熱,放映廳從沒這樣亮過。
我們正準備著,白客從樓上的配音室趕到,自個兒不聲不響溜達了進來。他身上沒有絲毫擺譜兒的意思,大落落套著公司的白色文化衫,搭配去年的同款破洞牛仔褲。也不見怎么特意招呼,只多了份熟稔,幾句談笑就讓氣氛一下子生動起來。
和白客交流是自在的。他面對提問一貫反應極快,直率到沒有任何顧慮,不畏懼把自己完全打開,從不大題小做,去年至今的新鮮事,幾句話就講了個明白。
走出山東肥城小鎮、立足北京的過程,卻不是個輕松的故事。每個外界看似重大的轉機——從南下到北漂,從配音、編劇到演員,從網劇到電影,都是自我選擇和不懈努力的結果。雖然在他口中,這些只是過程中的微小改變。
在這個短暫的午后,時間又一次在鏡頭前被折疊了。
“忠孝仁義禮”
白客的家鄉肥城,位于泰山西麓。盡管如今連過年都很少回了,但在這個山東娃心里,“家鄉就是根,回家就很舒坦。”
“我們家是大家庭,從前爺爺在世的時候,留客人吃飯座位次序都有規矩講。爺爺就像王者一樣,我爸總孜孜不倦地干這干那,有時候會舍小家顧大家。”幼時看過家譜,他對那些分支脈絡記憶猶新。
白客本名姓羅,爺爺給擬的名,叫明或亮。父母取了宏明,明了也就亮了。結果兒子確實活得敞亮。“我的生活環境受傳統文化和禮儀教育影響很深,北方人從小教育里比較會滲透中原文化的忠孝仁義,長大了自然就懂得待人以誠,少來虛的。”
某種意義上,心如稚子是白客在城市洪流中的自我彌合。對一個眾人皆自顧不暇的社會談“忠孝仁義禮”,實在肖似他在《建軍大業》里飾演的瞿秋白先生——生于崢嶸歲月,卻胸有丘壑,眼存山河。角色身上有自己的精神印記,演得好也就不奇怪了。
“我當初走上播音和演員這條藝術道路,更多來自母親的堅定支持,但我的意志品格甚至愛好很多來源于父親。”父親喜歡看球賽,白客小學三年級開始踢球,并埋下足球解說員的夢想。除了高中時突然提出想考播音主持,掀起了一點小波瀾,父母從不真正干涉他。
在南京上大學時,他和室友組成配音組CUCN201,因為日本動漫配音走紅網絡,開始受到關注;畢業后他先是去揚州做過一段時間記者,苦于方言不通沒有朋友,隨后北上。
眼前的白客提到當初決心北漂,毫無王大錘式的“一臉懵”,全是山東人特有的直白干脆:“呆在揚州想北京的出路,怎么可能?你肯定先得來。”
“演員上班族”
適逢其時,叫獸易小星向他發出召喚。
回溯北漂經歷,白客沒覺得難。“我和朋友三個人合租,有固定收入,也沒有住過地下室。大家在網上認識叫獸,他發個微信說你過來我公司吧,我們就真的來了。”他以編劇身份,奔向新的團隊,開啟網劇的先鋒時代。
在他看來,網劇與電影只是傳播介質不同,可那時,鮮有人嘗試網劇,也沒人愿意投資。如今被尊稱為公司“大腦”的編劇們,曾窩在一間舊辦公室里沒日沒夜地編故事寫劇本,為了省錢還得自導自演——搬出自己的內心世界、過往生平。
“我們都是打拼在城市的普通階層。編劇至尊玉,也是農村人,因為喜歡周星馳就自己做喜劇,來公司第一天就熬夜加班。我們過著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寫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白客透露了一個細節:“比如王大錘這個角色,就囊括了全體創作者的智慧結晶,真正的創作是源于生活的。”
離開揚州多年,白客依舊記得“無法融入當地生活的痛苦”,而北京的生活讓他找到了歸屬感。“我喜歡這里的文化氛圍,天南地北的人都有,包容性強;好朋友們也都在,心里不寂寞,”他說,“我在這兒活著得勁兒。”
球迷白客的日常愛好,都跟球有關:“踢球、看球、玩兒足球網游。”不在劇組時,他每周都回公司和同事踢球,“球場上我是打后衛出身,一般負責撲倒別人。”
“萬萬沒想到”
25歲可謂是演員白客人生的一道分水嶺。因為“王大錘”,他徹底火了。白客形容自己是“老天爺賞飯吃”——非科班出身的他,入戲容易出戲快。
同樣突然的是,隨后一兩年,親人接連離世。“我們拍《萬萬沒想到》第二季五指山那集的時候,收到我媽發來的短信,告訴我姥爺走了。當時我正在劇組大巴上,扔下工作顯然是不可能的,感覺非常難受。”
第一次經歷親人離世,白客學習接受命運無常:“生活本身就是喜憂參半,你永遠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個會先來,所以更要過好每一天。”他也開始意識到做演員的難,“在角色里,你要完全抽離本人的生活和情緒,這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兒。”
際遇一冷一熱,心中忽明忽暗,大概是成為演員漸悟的過程。如果說,每次演繹的每個角色都是社會意識的微妙投射,那么,對于以小人物形象闖進大眾視野的白客來說,處于事業起承轉合階段,或許將來還有更多“萬萬沒想到”的事情,等著他去創造、去改變。
“我努力的標準,是絕不令找我演戲的人失望。”未來,他希冀成為北野武那樣的睿智男人,擁有“滾燙的人生”。正在《歡樂英雄》拍攝中的白客,正躍躍欲試于發掘出更多的自我可能性。
數據顯示,87.9%的小鎮青年都希望工作可以不斷地富有挑戰,擁有“滾燙的人生”。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歡迎點擊圖片,查看完整白皮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