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煜:攝影是我的第二跑道

結束運動員生涯的張煜,專心當起了小學體育老師,攝影則為他開辟了人生的第二跑道。孩子們改變了他的選擇,他用鏡頭照見孩子們在人生賽道上前進的方向。

體育老師張煜忙了一整天。白天學校有活動,都知道他會拍照,攝影重任自然非他莫屬。從領導、同事再到學生,面對他的鏡頭,大家已經熟悉到可以露出最自然的笑容。

殊不知,這名衢州小學里最會拍照的體育老師,一度以“跑得最快”著稱。不算太久之前,他在2012年浙江省體育大會的三項田徑項目中,得過兩金一銀的好成績。

“我就是那種為了進步0.1秒,可以每天對著宿舍的鏡子練習擺臂一整個學期的人。”競技場上的他,出于喜歡所以拼命訓練。而拿起相機的他,把又一項愛好玩出了精彩。

張煜記得2014年秋天,學校里落滿金黃的樹葉,對著嬉戲的孩子,他舉起手機拍下了第一張笑臉。“從那時開始,我喜歡上拍攝這樣鮮活又生動的瞬間。”

在張煜眼里,生活中的一切皆可入鏡,平凡生活應該得到同等尊重。跑步路上的櫻花、夕陽、水流、街心花園散步的居民……他從小鎮人民習以為常的日常中,捕捉到了“一些溫暖的、精彩的喜怒哀樂”。

2014年起,張煜開始以“張內咸”為名在網絡上傳作品,“這個名字是我憤青時代的見證,將魯迅先生的《吶喊》去掉兩個口,就是無聲的吶喊。”

2015年8月,他的作品開始被各大公眾號大量推送轉發。

2016 年5月,作為Apple特邀嘉賓,張煜在北京王府井做了一場“用iPhone記錄童趣”的線下分享會,講述自己是怎樣發現和記錄孩子們的稚趣時刻。與此同時,他的作品也入選2016年蘋果公司“用iPhone拍攝”戶外廣告,被做成了廣告牌,投放在北京、上海、土耳其。自此,張煜的名字越來越有名了,新浪微博粉絲數已經超過11萬。人們分享他拍的照片,在他低落時留言安慰,送上贊美,鼓勵他堅持創作。一個普通的小學老師原本波瀾不驚的人生里泛起陣陣漣漪。

自娛自樂的小愛好,竟成為一個新的賽道,甚至帶給他走出去的機會。很快就有一家體育培訓公司找上門,開出不錯的條件請他去上海教課。

“不是沒有向往過大城市的生活,一方面是有顧慮,另一方面是不愿意離開我鏡頭中的孩子們。” 眼見著越來越多同齡人從城市回流,一向戀家的張煜選擇不離開。

留在小鎮并沒有阻礙張煜對豐富精神的追求,他有過自卑,但更多的是清醒。為了不讓自己停滯于來自網絡的夸贊與追捧,他開始對攝影這件事情越來越認真了:“我想要從頭開始,學習以真正專業的角度考量作品。”

手機鏡頭幫助他接近攝影的真諦。“攝影就是把生活中某一瞬間記錄下來,成為一個永恒的影像。只要有自己的想法,地方再小,也不會限制創作。”張煜拍的小朋友,大多是自己教過的那幾十個孩子,“即使拍照地點、對象不變,一樣可以拍出好照片。”

鏡頭里,二、三年級的男孩女孩在操場玩球,撿樹葉、抓蝴蝶,或只是靜靜站在鏡頭前,讓陽光透過枝頭照到面龐,毫無阻隔的直視,表情里混雜了年輕、快樂和純真的希望。

“因為我教體育,所以上課時總是能和他們打成一片,有時候也會靜靜地在旁邊看他們嬉戲玩耍,他們的天真無邪總是能輕易打動我。”這種彼此心知肚明的拍攝與被拍攝,顯然是他和學生之間特有的默契。

“孩子們其實有很多面,也會犯錯和傷心,但是大部分還是開朗的。”本職工作要求的耐心和細致,也為這種創作關系帶來很大幫助,“比如說大街上走近一群人,我只看到了孩子這樣的,就是這種專注力確保我能拍好他們。”

現在,除了在本部任教,張煜每周下鄉兩次,去一所受托管的鄉村小學授課。“這些孩子在表達能力、發散性思維或對知識的接受能力等方面,和城里的學生是有一定差距的。”在課堂之余,他總是喜歡和學生天南地北地聊。

他是嚴格的老師,在運動場上激勵孩子們提高奔跑速度;他又是溫和的觀察者,用手機鏡頭照見孩子們在人生賽道上前進的方向。

 

數據顯示,進入社會后,85.2%的小鎮青年更相信“只要好好讀書就能出人頭地”,實現階層流動,走向更好的人生賽道。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歡迎點擊圖片,查看完整白皮書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