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明:“壞孩子”成長記

熙熙攘攘的成都駟馬橋橫橋街上,28歲胡明和9人小團隊正忙著每天營業前的準備工作。這家走高端精剪路線的理發店開業近6年來,在這條街上的六家競爭格局中殺出,如今已是一家獨大。

店老板胡明從小就“不安分”,敢惹事,全村人都知道。16歲那年念完中專,他不想上學了。村里棄學外出的孩子也多,他也跟著去了廣東佛山,進入一家電子廠工作。

“我一心想著,終于可以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樣的了。”但打工,三點一線的日常作息,顯然不是胡明想要的新生活。恰巧,他在宿舍樓下的美發店里發現了另一種可能。

“我很憧憬這份工作,感覺理發師們懂技術又有素質。”于是,他找到同樣來自湖南東安縣的老板,請求在店里免費幫忙學手藝。之后,他每晚上在廠里上夜班,白日里當美發學徒,一干就是四個月。

這次機會就像一塊緩沖墊,讓胡明獲得了初次技能培訓的寶貴經歷。隨后,他辭去電子廠的工作,到當地的大型理發店毛遂自薦,從迎賓和洗頭學起。

“我的企圖心比較大,逛街時看到我崇拜的理發店,就大著膽子上門去問。”心之所向,胡明不怕吃苦,冬天手上長凍瘡開裂了照樣干活,一有客人就搶先迎上去。

沒多久,胡明就提出辭職去重慶。“那時候就覺得自己技術很牛,會一點點就不得了。”在見識過廣東的職業美發訓練后,這個向來不按套路的農村小伙兒自認為可以出師了——“是時候出去闖闖了”。

回望從事美發行業的12年里,胡明不止一次說走就走,“無論去哪里,我都不怕”,最難的那一次,他身上只剩700多塊錢。

“當時我買了到重慶的票,坐過站在成都下了車。”摸摸口袋里剩下不多的現金,他干脆就留在了這座全然陌生的城市。

初到成都,不熟悉當地的服務標準和行業風向,他原有的一些優勢顯得水土不服。找到新工作,又因為老師傅的排擠和客人的挑剔備受打擊。

“開始時我也會很委屈,面子放不下。但很快就不別扭了。”胡明經過反思,換了思維主動維系客戶,并逐漸創造出自己的獨特審美和造型手藝。

他耐住了性子,決定懷抱一顆工匠般的心,一生干好這一件事。“別人休息我不休,別人做不下的顧客我去做。我可以給客人提供不同的選擇,指定顧客自然越來越多。”老板看他挺機靈,是好苗子,也愿意提攜他學習本土流行的理發風格。

行業里,許多人為搏業績不惜盲目推銷。“我不能接受,我要對相信我手藝的人負責。所以接觸下來他們都很信任我。”胡明說,“真誠不撒謊,這是我堅持的基準。”

真正自己開了店,胡明不是沒有慌過。“剛開業時營銷、管理我都不是很懂,親手帶的徒弟也在第二年就離開,店里就只剩三個人了。”

好在有妻子和忠實的顧客做后盾,他平穩心態,先去武漢進修了燙染課程,將技術優勢迅速提升,同時又加強口碑營銷,充分利用微信朋友圈、網絡直播等平臺宣傳。

胡明認為,光靠蒙頭干活、開一兩家門店,覆蓋的人群是很有限的,讓自己的店在日趨激烈的美發市場中獨樹一幟,必須要多元化發展。

憑借著過人的手藝和經營頭腦,胡明得以闖出了一片天地。美容師出身的初戀女友陪他一同熬過艱難的創業初期,現在已結婚生子。當初工廠宿舍樓下的啟蒙老師周師傅直說:“他是我教的徒弟當中取得成績最好的一位。”

“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慢慢一步一步在改變,就覺得挺好的。”胡明說。當徒弟后悔了回頭找他時,他沒計較;老家親戚也把不聽話的兒子送到成都請他代為管教。從前村里的那個頑童,成了值得托付的對象。

現在的胡明,淡定而從容地應對一切挑戰。如果說最初他的勇敢,來自無畏,而現在他的勇敢,則是源于自信。

 

數據顯示,打拼意識在新一代小鎮青年的身上愈加濃烈,六成小鎮青年有創業的想法,58.7%的人是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賺錢不是創業的主要目的。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歡迎點擊圖片,查看完整白皮書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