爭議“捕訴合一”:新方向還是回頭路?

過了二十多年的今天,捕訴從分離回歸合一,學界爭議再起。檢察系統近期頻頻公開發聲,以爭取各方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責任編輯:蘇永通 助理編輯 溫翠玲

長沙市雨花區檢察院,是湖南刑事案件數最多而政法編制最少的一個基層院,率先實行了捕訴合一。(南方周末記者 譚暢/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2日《南方周末》)

支持意見:“從捕訴分離到捕訴合一,既不是糾偏,也不是倒退,而是新時代中國檢察制度發展特別是內設機構改革和建立科學的檢察權運行機制的要求。”

反對意見:“(改革)恐怕應當要稍微有點境界,不能只盯著眼前。逮捕問題上,我們原來是往實現司法審查的方向走,捕訴合一后,實際上是往回走了。”

2018年7月16日,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約見了一位基層檢察院檢察長——來自湖南長沙雨花區的馬賢興。在過去一年中,雨花區檢察院進行了捕訴合一改革。

7月25日,張軍表示,下半年,各級檢察機關要按照中央政法委關于優化機構職能體系的要求,繼續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推動檢察機關專業化建設,實行批捕起訴合一。

所謂“捕訴合一”,是指一個刑事案件的批捕和審查起訴,由同一部門同一檢察官負責。這種模式曾實行近二十年,直到1996年被“捕訴分離”所取代。

又過了二十多年的今天,捕訴從分離回歸合一,學界爭議再起。檢察系統近期頻頻公開發聲,以爭取各方對改革的理解和支持。

“免了重復勞動”

2016年7月,曾在長沙寧鄉市和天心區當法院院長的馬賢興,轉任雨花區檢察院檢察長。他一上任就發現,檢察院同樣“案多人少”,內部忙閑不均。

“雨花區是長沙人流、物流、資金流集中的地方,違法犯罪的問題也相對突出,在全省案件最多。”馬賢興介紹,雨花區檢察院一年要辦批捕案件約1200個,公訴案件約1400個,“加在一起兩千六,但我們的檢察官只有25個。尤其是公訴檢察官,人均承辦案件在150件以上。”

在捕訴分離的模式下,同一個案件,在批準逮捕和審查起訴階段要分別立案,由分屬于偵監科和公訴科的兩位檢察官分段負責。馬賢興認為,這太浪費司法資源。

2017年4月1日,雨花區檢察院在剛遴選產生的員額檢察官宣誓就任后,開始正式實行捕訴合一辦案機制,同時進行配套的內設機構改革。

原有13個科室(反貪局反瀆局人員轉隸監察委后為12個)整合為6個局。最忙的偵監科和公訴科撤銷,員額檢察官配備到4個業務局中:3個刑事檢察局及民事行政檢察局。

3個刑事檢察局基本按犯罪類型分工。一局負責辦理危害社會治安的普通刑事犯罪案件,二局負責辦理財產型犯罪案件,三局則負責控告申訴檢察、未成年人檢察和立案、執行監督等綜合性業務。

刑事檢察一、二局各配備了約十名員額檢察官,同一案件的批準逮捕和審查起訴,都由一名檢察官負責。

“相當于免了一個重復勞動。”雨花區檢察院刑事檢察二局檢察官唐展說。

改革前,唐展在公訴科工作,案件進入審查起訴階段他才開始介入,而此前的批捕階段則由偵監科的同事負責。

改革后,同一案件的批捕、起訴都由唐展一人辦理,“批捕時辦了一遍,到公訴時案子缺哪些(證據)我心里都有數。公安機關補充偵查之后,我瞄一眼就可以起訴了。”

推行捕訴合一,立竿見影的效果是,節約了人力,提高了效率。馬賢興說,雨花區檢察院以前辦理一起審查起訴案件平均需58天時間,現在只需不到29天,辦案效率提高了一倍。

合了分,分了又合

試圖打破1996年確立的捕訴分離模式,雨花區檢察院并非第一家。早在2000年,深圳就曾嘗試實行捕訴合一,但最終還是改回了捕訴分離。

地方的積極性,在2015年再次被點燃。吉林、湖北、海南、廣東四省自發在部分基層檢察院推行捕訴合一,但效果不一,有些地方堅持下來了,有的地方則有調整。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法學院教授孫遠曾到吉林調研,“當時他們想把這個改革作為經驗向全國推廣,但反對意見比較大,尤其是學界,可以說幾乎集體持反對意見。所以過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