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鎮銀行為何頻頻被拋售
小微金融市場是勞動密集型,要面對眾多的小微客戶,人力成本非常高,“建行來干這個,就像巨人去玩小孩的蹦床”。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2013年9月3日,杭州市蕭山區首家村鎮銀行——浙江蕭山湖商村鎮銀行在試營業。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2日《南方周末》)
主發起人參與村鎮銀行的意愿普遍不足,因為投資村鎮銀行的收益并不大,而且還要承擔相當的隱性風險。
小微金融市場是勞動密集型,要面對眾多的小微客戶,人力成本非常高,“建行來干這個,就像巨人去玩小孩的蹦床”。
過去一個月,中國建設銀行試圖以16.06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旗下27家村鎮銀行,這些村鎮銀行凈資產為34.04億元。至2018年7月26日掛牌期滿,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也沒有公布該筆交易花落誰家。
北金所人士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交易從北金所下架,只有兩種情況:已成交,或交易到期,賣家不打算繼續發布。目前,建設銀行的官方網站“境內附屬公司”一欄中,村鎮銀行這一類別依舊存在。
建設銀行并不是第一家批量轉讓村鎮銀行的大股東。2017年,國家開發銀行與澳洲聯邦銀行就先后清空旗下所有村鎮銀行。接盤方分別為中銀富登村鎮銀行與齊魯銀行。
中銀富登村鎮銀行由中國銀行與淡馬錫下屬的富登金融控股私人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目前是中國最大的村鎮銀行集團。此前也一度傳出是建設銀行旗下村鎮銀行的接盤方。
村鎮銀行作為服務“三農”的創新型金融機構,行將走過第12個年頭。銀監會網站顯示,截至2017年末,村鎮銀行已達1601家,已覆蓋全國31個省份的1247個縣(市、旗),其中最為落后的中西部地區占比65%。
然而,隨著國開行、澳洲聯邦銀行、建設銀行等早期的村鎮銀行發起行紛紛退場,這場源于2006年的金融創新行至終點。
曾經遍地開花的村鎮銀行,如今為何被頻頻出售?
支援貧困地區
如星星之火在全國各地燃起的村鎮銀行,始于一場12年前的金融創新。
上世紀末,為了加快商業化改制,國有銀行逐步撤銷農村網點,向城市奔去。長期以來,農村金融市場幾乎被農村信用社壟斷。
為了增加農村金融的供給,村鎮銀行作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應運而生。2006年,銀監會發布文件《關于調整放寬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準入政策更好支持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放開了村鎮銀行的準入資本范圍:對所有社會資本放開,境內外銀行資本、產業資本、民間資本都可以到農村地區投資、收購、新設銀行業金融機構。
《意見》還調低了村鎮銀行的注冊資本,取消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