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應追求知、情、意的統一
最近,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了中國首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
責任編輯:陳愷辰 戴志勇
因為行為是知、情、意的統一體,把一個事情做出來,自然要求頭腦與身體乃至精神的合一,這種場景化與全息式的學習,切身性要高很多,其中能激發出來的創造的可能空間,也高很多。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2日《南方周末》)
最近,教育部基礎教育質量監測中心發布了中國首份“義務教育質量監測報告”。數據是從全國各省抽取了572314名學生、19346名中小學校長、147610名學科教師及班主任教師進行監測調查而來。呈現出來的幾個核心問題,與很多人的直觀經驗相差無幾。
其一,知識性的學習不錯,但探究能力和綜合應用能力較弱。比如,相比知識性的理解能力,四年級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要低約5個百分點,八年級學生科學探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劉小珊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