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鎮青年,和他們的無限可能
每一次不起眼的改變,都是前行中的必經之路。
編者按
地域的標簽,往往預設了人們對命運的想象。
對小鎮青年而言,每一次的輾轉,都意味著改變的發生。而每一次不起眼的改變,可能勉強果腹,可能一夜成名,也可能屢屢挫敗。
但正是相信每一次不起眼的改變,這些小鎮的青年們不再盲目隨波逐流,真正找到了自我。
在此,我們攫取了五個小鎮青年的人生經歷,無論是闖蕩大城市,還是安居小地方,他們都創造了屬于自己的無限可能性:
登上大銀幕的演員白客,嘗試過配音、編劇,演過不被看好的網??;
理發師胡明,把不安分的頑劣化作了創業勇氣;
打工詩人冉喬峰,在詩歌中摒棄自卑、奮力拼搏;
楊炸炸果斷放棄商業之路,在真實記錄中成就了攝影家夢想;
最會拍照的小學體育老師張煜,更看重教書育人職責;
……
南方周末聯合“中國小鎮青年第一筆打拼資金”的頭部網絡借貸服務平臺拍拍貸于2018年5月發起小鎮青年發展現狀調查,在零點有數、大眾點評麗人頻道的支持下,通過線上渠道收集小鎮青年樣本。7月,《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發布?!断嘈挪黄鹧鄣母淖儭穼n}經過幾個月的準備現與大家見面,同名專題片也將上線,歡迎大家關注。
白客:期待“滾燙人生”
在南京上大學時,他和室友組成配音組CUCN201,因為日本動漫配音走紅網絡;畢業后先是去揚州做過記者,苦于方言不通沒有朋友,隨后北上。
加入叫獸易小星的團隊開始做網劇,白客坦言“我們都是在城市打拼的普通階層。過著普通上班族的生活,寫的也是我們自己的故事。”而正所謂“真正的創作是源于生活的”,他成功塑造出“王大錘”這一典型形象,步入演員道路。
走出山東肥城小鎮、立足北京的過程,不是個輕松的故事。每個外界看似重大的轉機——從南下到北漂,從配音、編劇到演員,從網劇到電影,都是他自我選擇和不懈努力的結果。
雖然在他口中,這些只是過程中的微小改變。
數據顯示,87.9%的小鎮青年都希望工作可以不斷地富有挑戰,擁有“滾燙的人生”。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胡明:“壞孩子”成長記
16歲那年念完中專,胡明“一心想著,終于可以出去看看外面是什么樣的了。”于是從湖南永州來到廣東佛山,進電子廠當工人。
三點一線的日常作息不是他想要的新生活,胡明逐漸發現自己對理發師這份工作很憧憬,便找機會在理發店里免費幫忙。“我的企圖心比較大,逛街時看到我崇拜的理發店,就大著膽子上門去問。”心之所向,胡明不怕吃苦。隨后,他干脆離開工廠專心學手藝,輾轉去過東莞、最終落腳在成都。
如今,28歲胡明和9人小團隊每天忙著營業,自己的理發店開業近6年來,已從六家競爭格局中殺出,在這條街上一家獨大。
“我自己想要的生活慢慢一步一步在改變,就覺得挺好的。”扎根異鄉的胡明說。
數據顯示,打拼意識在新一代小鎮青年的身上愈加濃烈,六成小鎮青年有創業的想法,58.7%的人是為了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賺錢不是創業主要目的。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冉喬峰:心若不歸,鄉關無門
2009年,16歲的冉喬峰第一次離開渝東南武陵山區的老家,開啟了陌生而艱難的打工征途。
南漂近十年,他輾轉于廣東、江西、四川等地,下過車間、做過建筑工人、快遞員、外賣員,每天工作超過十個小時;網絡中,他卻是一位小有名氣的90后打工詩人,創作了三百多首詩。“寫詩的時候,我沒有感到卑微,甚至有夢想向我招手。”
逼仄的城中村里,他觀察著自己,也觀察著世界。他將平凡的打工經歷、每天的碎片生活寄情于詩,也將自己看待世界的視角,藏進詩里。
漂泊不安,因為眷戀。眼下,冉喬峰回到重慶擺起了自己的烤肉攤位,從打工者變成了個體戶,進入新作《時間表》里“四點至四點”的夜市節奏……
有一個回不去的地方叫老家,有一種割舍不掉的情結叫鄉愁。
數據顯示,84.6%的外出打拼的小鎮青年都有老家社交群。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楊炸炸:異鄉亦歸途
“四十歲之前一定要離開北京。”面對這座生活了12年的城市,楊炸炸其實一早設定了停留期限?,F在,流浪在大理這座“理想國”,是他主動尋找的向往的生活。
而曾經的他,有過人生低谷。
2009年,他辭去工作專心拍照,剛開始想做的其實是商業和時尚攝影,可第一個項目就改變了他的初衷,“所以一點小事都有可能改變你的人生方向。”
因《愛在北京》一炮而紅后,他還將鏡頭對準家鄉的年輕人,拍攝“縣城青年”成為一項長期計劃。
在他眼里,鎮上的年輕人們,或許沒有很時髦很有個性,卻是中國大多數年輕人的模樣。“他們看似生活在遠離城市的孤島,卻又匯聚成無聲的汪洋大海,值得被更多人看見。”
選擇哪里,哪里就是家。
數據顯示,無論是在一線城市還是就在小鎮,都有近七成小鎮青年對自己工作生活的地方有比較大的歸屬感,而“家人和房子”則是歸屬感的來源。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張煜:攝影是我的第二跑道
張煜忙了一整天,作為衢州小學里最會拍照的體育老師,學?;顒拥臄z影重任自然非他莫屬。
2014年秋,對著嬉戲的孩子,他舉起手機拍下第一張笑臉,喜歡上記錄這樣鮮活又生動的瞬間,并以“張內咸”為名在網絡上傳作品。
2015年8月,他的作品開始被各大公眾號大量推送轉發。2016 年5月,他作為Apple特邀嘉賓做了一場線下分享會。與此同時,他的作品也入選2016年蘋果公司的戶外廣告?,F在,張煜的新浪微博粉絲數已經超過11萬。
攝影愛好無意中成了他人生的一個新賽道,甚至帶給他走出去的機會。
“不是沒有向往過大城市的生活,一方面是有顧慮,另一方面是不愿意離開我鏡頭中的孩子們。”張煜有自己的選擇。
數據顯示,進入社會后,85.2%的小鎮青年更相信“只要好好讀書就能出人頭地”,實現階層流動,走向更好的人生賽道。
——南方周末x拍拍貸《相信不起眼的改變:2018中國小鎮青年發展現狀白皮書》
行走在城市的茫茫人海中,不同的軌跡點綴著同樣的改變,而每一次不起眼的改變,都是前行中的必經之路。
“曾經像你又像他”的小鎮青年,他們的腳步有著更多的堅定和向往。
他們正成長為這個社會里的新一代打拼青年,也擁有著終將改變潮水方向的力量。
歡迎點擊下方圖片,查看完整《相信不起眼的改變》專題
相關閱讀
每個人身邊都有讓你驚異、讓你安心、讓你服氣的小鎮青年。
他們或許已經融入大城市,你難以從口音上辨認他們來自哪里,他們甚至成為了“新北京人”、“新上海人”、“新廣州人” ;他們或許是你一直在家鄉發展的同學、朋友,已然成為小鎮的重要支撐力量;他們或許就是你自己……
點擊藍字標題,即可閱讀小鎮青年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