嫌惡工作已經成為一個普遍性的問題了?
能夠徹底跳脫工作洞,自然是成功的標志,現代人所追求的財務自由正是如此——財務自由的定義的一個重要維度不正是不用為了錢而工作。遠方變成支撐自己忍受當下的理由,工作的此處與想象的遠方撕裂出巨大的裂痕,然而,當此處找不到意義的時候,也很難在別處找到。為什么人們常常如此厭惡工作。
責任編輯:劉韻珊
能夠徹底跳脫工作洞,自然是成功的標志,現代人所追求的財務自由正是如此——財務自由的定義的一個重要維度不正是不用為了錢而工作。
遠方變成支撐自己忍受當下的理由,工作的此處與想象的遠方撕裂出巨大的裂痕,然而,當此處找不到意義的時候,也很難在別處找到。
“知道”(nz_zhidao)告訴你,為什么人們常常如此厭惡工作。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的,這輩子不可能打工的,做生意又不會做,就是靠偷這種東西才維持得了生活基本的樣子。”
當犯罪嫌疑人周某面對鏡頭說出這番話的時候,他沒有想到自己很快成為一個精神性符號,“竊·格瓦拉”,并贏得一眾追隨者,以至于他去餐館打工的消息傳來,追隨者們感到自己的信仰坍塌。
雖說是追隨,但這個符號實際上更像是工作嫌惡者相互確認的接頭暗號。最初是葛優躺表情包的瘋傳,然后是精心制作的網絡歌曲《感覺身體被掏空》爆紅,工作嫌惡主題的亞文化創作總有源源不斷的素材加入,也有層出不窮的作品產生。在年輕人中間,對于工作的嫌惡似乎已經成了一個普遍性的問題。
工作的意義是什么?
米爾斯在《白領—&md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