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偷家族》:這一次,是枝裕和不再相信親情了
責任編輯:謝曉
2018年5月19日,在法國戛納,日本導演是枝裕和的新作《小偷家族》斬獲第7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棕櫚獎。
是枝裕和盡管看上去被無數文藝粉兒追逐,在上海電影節上映他的戛納金棕櫚新作《小偷家族》時更是一票難求,但事實上,這種文藝又溫情脈脈的作品,還是沒法跟直接生理刺激的商業大片相提并論。不管是票房成績,還是口碑話題性,文藝片終究只能徘徊在少數人的心靈深處。
《小偷家族》在中國如期上映,雖然期待值很高,但事實觀影效率并不驚人(首日排片率不到10%)。一方面電影院壓根就不是我們看文藝片的第一選擇,另一方面看上去豆瓣、微博等社交媒體上的火爆,實則只是愿意發言的少數人的一種聒噪。
講述了一個并非血親家族生活片段的《小偷家族》,實際上是用一個務虛的烏托邦夢想,來烘托我們現有社會的弊端和種種不安。一個“父親”,一個“母親”,一個“妹妹”,一雙“兒女”,一個“奶奶&r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