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背后的是枝裕和
在橫濱的影院,看完《小偷家族》,伴著細野晴臣的音樂,看到全體演職員字幕最后靜靜浮出的那一行小字“原案·腳本·監督·是枝裕和”,我感到自己再度完全陷入是枝的世界……
責任編輯:劉小磊
2018年5月14日,在法國戛納,主競賽單元影片《小偷家族》導演是枝裕和亮相拍照式。
在橫濱的影院,看完《小偷家族》,伴著細野晴臣的音樂,看到全體演職員字幕最后靜靜浮出的那一行小字“原案·腳本·監督·是枝裕和”,我感到自己再度完全陷入是枝的世界……
這幾天讀到不少國內朋友寫的觀感,說到是枝裕和與今日中國大導演們之不同,說到日本電影人堅守的自然、樸素、寧靜、克制。于是我也想寫一點,但忍住不說電影的觀感。
我想說是枝裕和的人生,說我看過后那幾天一直在想的一個問題:是枝裕和是怎樣成為是枝裕和的?
在我看來,他人生中有幾個點,是“是枝世界”的DNA。
“團地”:日本版的工人新村
一是“團地”。
他小時的家,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個“有些傾斜的老式木屋”,那種房子,他在《步履不?!防锱倪^,和這次《小偷家族》里的家也很像。
他熟悉那個家,記得那個屋檐下的父親和母親,他說:“爸爸沉迷在賭博中,媽媽打鐘點工貼補家用。一旦臺風要來,平時全無存在感的父親,就忽然很能干地用繩子扎住屋頂,在窗上釘上木板。”后來,他把這寫進了《比海更深》。他在那里住到9歲。
他的第二個家在東京郊外清瀨市的旭之丘團地,日本叫“公團住宅”,就像我小時上海大量建造的工人新村一樣,在我看來,那就是日本版的工人新村,是戰后地方人口涌入都市后大量建造的公營廉租房,大都是五層左右的筒子樓,沒有電梯,每戶都三小間,其中兩間只有六張榻榻米大,各10平米左右,一間全家子女讀書寫字做功課,到晚上鋪一排地鋪睡覺,另一間父母起居睡覺,最后一間,就是一進門的那一小塊空間,既是進門脫鞋說“我回來啦”的玄關,也是母親做飯全家吃飯喝茶看電視的地方?!缎⊥导易濉防锬莻€小女孩最初被看見時住的就是團地,最后被送回去后住的也是那樣的房間。
是枝裕和在這樣的團地住到28歲,和父母與兩個姐姐一起,他是老小,從小學三年級直到讀大學四年和畢業后工作的五年里,都一直住在那里。
我想,他愛寫下層,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