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容忍假冒偽劣成行成市
對電商平臺來說,追求規模和利潤是正當的,但是應該守住這些基本的底線。
責任編輯:陳愷辰
市場經濟應該是一種正向的淘汰機制,當有人惡意違法、破壞市場機制的時候,監管部門應該及時出手,維護市場秩序,維護正品生產者和消費者的權益。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9日《南方周末》)
拼多多上市,令假冒偽劣商品、山寨貨等再次成為熱點話題。除了電商平臺上售賣的假冒偽劣產品,不少媒體也深入制假基地,曝光了一批制假“產業”集中的案例,比如界面報道的石家莊附近的山寨洗衣液“日化重鎮”。
假冒偽劣商品,其實包含兩個方面的問題,一是假冒,也就是假冒其他品牌的商品,以假充真;二是偽劣,指商品不符合有關標準,以次充好,以不合格冒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