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電網:慧通民心 精準扶貧

廣東湛江市遂溪縣洋青鎮古村西村的村委會副主任徐庭正在自家地里給干渴的香蕉苗“喂水”。清泉汩汩噴涌而出,滋潤著田地。

此前,多發的旱情制約著當地農業生產。如何破除“靠天吃飯”的困境?“十三五”開局之年,轉機出現:南方電網廣東電網公司(以下簡稱廣東電網)專項投入1.1億元資金用于農業電氣化抽水灌溉井的通電建設,項目涉及湛江地區300多個村、近4000口機井,可灌溉農田59.3萬余畝。不僅如此,廣東電網為了精準扶貧,在完成電網改造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打造扶貧長效機制,為貧困村建立“造血”項目。

“2018年上半年,南方電網在全力打好‘三大攻堅戰’方面,取得明顯成效。”南方電網黨組書記、董事長李慶奎表示,近年來,農村電網改造升級成為提升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切實服務“三農”的重點路徑,助力廣東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

據悉,“十三五”期間,廣東電網將累計投資逾400億元開展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從根本上補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短板,為廣東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一核一帶一區發展新格局的建設添磚加瓦。

機井通電項目完成后,徐聞局工作人員定期對村里的線路設備開展定檢維護,確保機井用電正常。

從田間到村里,惠民生“通”民心

徐庭所在的古村西村,1600多人基本靠種植為生。以往,村民需要挑水、儲水來灌溉田地,如遇干旱只能“認命”。而如今,嶄新的線路設備連接起4口機井,四百多畝田地鋪上粗細不一的黑色塑料軟管,從地頭機井里不斷冒出歡快的水花,澆灌著一片綠茵。

灌溉有了保障,該村村主任徐平粗略估計,他本人家庭年收入能增長十多萬元,而其他村民年收入平均至少能增長3萬-4萬元。“這日子有盼頭了!”

古村西村只是農村電網改造升級的一個縮影。除遂溪外,徐聞、雷州等地的大片農作物也獲得“解渴”。雷州半島位于中國大陸最南端,素有“十年九旱”之名。

為了切實解決農業灌溉需求,湛江供電局建立起“規劃庫”,根據各村的實際情況,仔細篩選、精心規劃,確保優先解決突出問題,并與徐聞、雷州和遂溪三地政府簽訂《加快推進農村電網改造升級工作協議書》,將機井通電項目納入政府督辦考核,加大政企合作力度,確保項目更高效順利推進。

在這場跨度兩年的機井通電攻堅戰中,數千人連續奮戰在現場一線。不少電桿、臺區架設在田地間,只能靠人力搬運材料到現場搭建。為加快通電時間,供電局還對全部機井項目實行同步施工報裝,確保能在線路建設竣工后便可立戶通電,讓電網盡快服務灌溉。

由田間到頭頂,廣東電網對農村電網改造的成果不僅限于土地得到了灌溉?,F在,任意走進一個貧困村,都是道路潔凈、環境亮化,電桿電線整齊劃一,既安全又美觀。

廣東電網負責人表示,接下來公司將加快推進新一輪農村電網改造升級項目建設,確保建成“能力充足、指標良好、整潔美觀”的新型農村電網,為廣大農村用戶提供了更優越的供電服務體驗。

因地制宜,項目脫貧

“一條精品魚干的生成,巴東扶貧項目——巴東勤致綜合農場各種產品即將上市!”近日,廣東電網佛山供電局駐村扶貧干部朱文滔發了條圖文并茂的朋友圈。照片中,正在制作魚干的大姐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身處新時代,扶貧也要有新路子,現在微商這么火,我們就想到利用公眾號和微店打開銷路。”

“要充分考慮當地的經濟規律、貧困家庭的基礎條件,要尊重貧困家庭的生產創業意愿,還要高效利用扶貧開發資金。”朱文滔說,“因地制宜”這四個字干起來是門大學問,他的“巴東勤致綜合農場”項目創造了4個固定工作崗位,30個臨時工作崗位,貧困戶今年底會獲得農場的整體收益的分紅??梢灶A期的實在效益讓他很踏實。

這兩年,各扶貧工作隊紛紛出招,多種多樣的項目在南粵大地開花結果:梅州的西湖村以100萬投資撬動貧困縣2.3個億光伏投資;茂名的東方村以龍眼干合作社形式促進貧困勞動力就業;清遠的寨背村以粉蕉種植拉動集體經濟;汕尾成立起腐竹廠開展產品銷售……168個精準扶貧項目從無到有,從2017年下半年開始便陸續迎來“豐收”。

廣東電網扶貧工作的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行業扶貧工作實施過程中,廣東電網優先向扶貧性質的規模性種植、養殖、農林產品加工、旅游開發等產業扶貧項目傾斜,保障產業扶貧項目的用電需求。“扶貧中最熱門的光伏項目也重點加強了力度。一方面投資約450萬元,建設了12個光伏扶貧集體項目,受益貧困人口超過1500人。另一方面做好服務,推出光伏遠程報裝,簡化光伏的報裝流程和手續。”

不僅如此,廣東電網還為為貧困地區的未來打造了一支“帶不走的工作隊”:通過專門調研論證,對現有的項目展開深入分析,引發了二次分配的指導意見,明確了二次分配的范圍、比例、流程與監管機制,為各個扶貧點提供了實用性的方法論。

扶心扶志扶智,精準扶貧

汕尾市海豐縣赤坑鎮大化村是省定貧困村,位置偏遠,經濟薄弱,基礎設施落后。兩年前,汕尾供電局扶貧工作隊在大化村“安營扎寨”,為大化電網進行改造升級,讓大化村告別“低電壓”時代。既要“授人以魚”,又要“授人以漁”,扶貧工作隊協助貧困戶開展生產經營,既“輸血”,又增強農村的“造血功能”,為大化村構筑了實現可持續脫貧致富的美好藍圖。

為了打造優秀的產業項目,廣東電網的扶貧工作隊敢于創新,以“公司+村集體+農戶”的產業新模式,引進廣東禮揚農業科技公司打造產業扶貧項目,在汕尾建設了腐竹產業基地。前期采取“公司+農戶”的合作模式,帶動二十余戶貧困戶種植黃豆六十余畝,并為農戶提供近30人就業。

扶貧工作不是簡單粗暴地從統計學上消除一個數字,扶心扶志扶智才能徹底拔掉制約脫貧的根子。記者了解到,廣東電網專門成立教育基金,著力改善貧困地區學校教學設施和學習、生活環境,為130多所貧困村小學進行了校舍墻壁修復、線路翻新、操場修葺,新建“夢想書角”三百余個,惠及學生上萬名。

據悉,廣東電網緊緊圍繞行業扶貧和定點扶貧兩條攻堅主線,扎實推進2277個省定貧困村電網改造升級和140個幫扶村脫貧攻堅工作。以實際行動支持國家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激活農民創業致富夢,助力農村開啟多元化經濟發展新格局。目前,該公司已經連續三年獲得廣東省扶貧濟困“紅棉杯”金杯單位。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