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歌手盧凱彤墜亡背后:易被忽視、被誤診的躁郁癥
南方周末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患者在確診之前,家人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患有精神疾病,而一些患者雖然懷疑自己患有躁郁癥,但既不敢跟家人說,也不去醫院診斷。
國外相關調查顯示,雙相障礙(舊稱“躁郁癥”)患者首次就診的誤診率為69%,超過1/3的患者需要經歷很長甚至10年才能得以確診。
責任編輯:何海寧
盧凱彤
南方周末在采訪中發現,很多患者在確診之前,家人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患有精神疾病,而一些患者雖然懷疑自己患有躁郁癥,但既不敢跟家人說,也不去醫院診斷。
國外相關調查顯示,雙相障礙(舊稱“躁郁癥”)患者首次就診的誤診率為69%,超過1/3的患者需要經歷很長甚至10年才能得以確診。
2018年8月5日,32歲的香港女歌手盧凱彤墜樓身亡。媒體報道均提到了其生前曾深受躁郁癥和社交恐懼癥困擾。在微博上,一些躁郁癥患者也分享了自己的患病經歷。這一原本遠離公眾視野的精神疾病,再度被公眾聚焦。
關于中國有多少確診的躁郁癥患者,受訪的專家均表示,目前并沒有確切的統計數據。
輕度躁郁癥易被忽視
“跟父母都沒法溝通,我現在都不管他們叫爸媽了。”2018年8月6日,29歲的王群對南方周末說。
在高中時,王群就陷入了精神疾病的困擾。他選擇去咨詢心理醫生,但被父母反對。3年前,他在極度郁悶難忍的情況下去醫院就診,被診斷為雙相障礙(舊稱“躁郁癥”),他的病情一度嚴重到無法正常工作。然而,父母卻認為沒有那么嚴重,可以邊工作邊接受治療。
在《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的定義中,雙相障礙一般是指臨床上既有狂躁或輕狂躁發作,又有抑郁發作的一類心境障礙。
在社交平臺上,很多躁郁癥患者這樣描述自身病情:在躁狂狀態時,充滿活力,甚至會有超常發揮,而在抑郁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