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懺悔錄”:輕來輕走,我們留下了什么?
說著很令人自豪,大一的我暑假去河南商丘支教了,但又很糾結,我怕我們什么都沒給孩子帶去。我怕我們只是在體驗生活,而這群孩子只是在陪著我們體驗生活。
責任編輯:溫翠玲
在炎熱的教室里,同學們看小老師做科學實驗,看著瓶中化學試劑的反應,孩子們的眼神里充滿了好奇與求知欲。
輕輕的我走了 正如我輕輕的來
說著很令人自豪,大一的我暑假去河南商丘支教了,但又很糾結,我怕我們什么都沒給孩子帶去。我怕我們只是在體驗生活,而這群孩子只是在陪著我們體驗生活。
早晨我們打開校門,就發現兩只大白鵝早早等在門外,像兩個很愛學習的孩子一樣。
說起為何要支教,是對支教生活的好奇,是覺得大學生就應該為社會做些有意義的事,也是覺得趁年輕應多走多看多嘗試。說實話,我們一行人專業不同、年齡不同、家鄉不同,但我們的動因開始都是先從自身出發的,并沒有從那些孩子的角度考慮。我們對“他們需要我們”的認識并不夠強烈。“促進教育公平”“地區間的教育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