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買買vs洗牌重生 環保產業“冰與火之歌”
一級市場融資難,二級市場又碰上股市全面大跌——數據顯示,2018年1月-6月環保板塊下跌幅度高達27%,在所有一級行業中排行倒數第三。
這場以資本寒冬為表象的危機,更多暴露的是部分環保企業自身的痼疾?!巴顺敝?,方知誰在裸泳?!?/blockquote>責任編輯:汪韜
融資困難,多家環保企業正面臨嚴重的債務危機。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16日《南方周末》)
一級市場融資難,二級市場又碰上股市全面大跌——數據顯示,2018年1月-6月環保板塊下跌幅度高達27%,在所有一級行業中排行倒數第三。
這場以資本寒冬為表象的危機,更多暴露的是部分環保企業自身的痼疾。“退潮之后,方知誰在裸泳。”
一場主題相當正能量的行業討論,卻成了環保企業的“訴苦大會”。
2018年7月14日,在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舉辦的“2018中國環境產業高峰論壇”上,談到“產業的重任與擔當——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對話主持人、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黃曉軍首先表態,“企業的責任擔當和積極作為不可或缺。”接著話鋒一轉,直指環保企業當下的困境——融資困難、多家上市公司面臨債務危機。
對話嘉賓也都是企業大佬。他們接過話茬,談起自己對這場危機的理解,蔓延至各個行業的“去杠桿”被屢屢提及。
在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精準脫貧和污染防治的三大攻堅戰中,前后兩者正在發生緊密關系。
頂層設計、氣水土三個十條發布、環保督查的旋風,培育綠色環保產業的號召……頻繁的曝光下,過去幾年,環保產業的細分行業動輒號稱千億規模,吸引了大量熱錢。
然而,在防范金融風險的宏觀要求下,過去數年涌入到環保產業的錢被“抽走”了。融資困難的企業抵押工廠、終止正在進行的項目,甚至尋求金主重組以求生存的例子比比皆是。
幾家歡喜幾家愁。對握有雄厚資本的國企和房地產企業而言,當下正是他們進軍環保產業的絕佳時機。在近期一批環保企業的重組過程中,他們的身影頻頻出現。
在大岳咨詢總經理金永祥看來,這場以資本寒冬為表象的危機,更多暴露的是部分環保企業自身的痼疾。“退潮之后,方知誰在裸泳。”
國企、房企“買買買”
2018年8月13日,雅居樂環保集團總裁李雪君得了重感冒,但只請了一天的病假。公司的另一名高管,凌晨一點才飛抵廣州機場。李雪君說,從2015年該公司建立起,就一直這樣忙碌。
雅居樂環保集團是老牌粵派房企雅居樂控股公司的全資子公司,其成長路徑主要是收購——僅2017年,雅居樂環保集團就相繼收購了14家環保公司股權。2018年,收購的腳步并未停歇,僅6、7兩個月,就先后控股了兩家環保公司。
“當下的環境對我們而言,當然是利好。”李雪君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以前是一個項目接一個項目在做,現在是同時做幾個項目。”
雅居樂環保目前主營業務還是危廢處理,離地產暫時有些遠,李雪君希望未來將地產和環保結合起來:“我們做水務的思路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