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聲的辯護 驅走聾啞人維權路上的“攔路虎”
“律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溝通對象是聽障者本人,比如保持跟聽障者的眼神交流,并且要時刻確認手語翻譯只是在翻譯聽障者的話,而不是替代聽障者說話?!?br />
“我一個人不可能對全國近三千萬聽障者進行有效的服務,這是杯水車薪?!本W紅手語律師唐帥希望能建立一支像他這樣既懂法律又精通手語的律師隊伍,以服務更多的聽障維權者。
責任編輯:呂宗恕
因溝通障礙及制度保障缺失,造成聽障者維權難,這是中國需要面對并解決的難題之一。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16日《南方周末》)
“律師要時刻注意自己的溝通對象是聽障者本人,比如保持跟聽障者的眼神交流,并且要時刻確認手語翻譯只是在翻譯聽障者的話,而不是替代聽障者說話。”
“我一個人不可能對全國近三千萬聽障者進行有效的服務,這是杯水車薪。”網紅手語律師唐帥希望能建立一支像他這樣既懂法律又精通手語的律師隊伍,以服務更多的聽障維權者。
2018年5月,一個“不起眼”的中國小伙的故事登上了BBC的頭條。這位戴著黑框眼鏡、頭發有點自來卷、圍著紅圍巾的80后年輕人被報道稱“唯一的手語律師成為網紅”。他的“網紅之路”從重慶市大渡口區政法委發布宣傳視頻開始,而他的故事則要從一個特殊的社會群體——聽障人群的故事說起。
這名網紅是唐帥,也是重慶大渡口區鼎圣律師事務所的一名執業律師。
從擔任司法案件手語翻譯到轉行做專業的手語律師,唐帥接觸到上千起聽障者維權案件,見過太多聽障者因為身體功能性缺失導致無法有效溝通,進而遭受不公正的司法待遇,他也無數次為之落淚。
在無聲家庭長大的唐帥,對聽障者的苦痛感同身受,也希望努力去改變,因為他始終堅信:在法治社會里,這些聽障人跟健全人一樣享有平等的權利。
難以逾越的溝通障礙
那是2016年11月,北方的冬天到處都透著寒意。在新疆烏魯木齊市水磨溝區人民法院正在審理一起扒竊案件,庭審從當天上午10時30分開始,晚上11時40分才結束。其間庭審一度被迫中斷,場面失控。
與一般案件不同,這起扒竊案犯罪嫌疑人除一人之外都是聽障者。“有一個聽障者提出聽不懂手語翻譯人員的翻譯,隨后審判長對所有聽障者被告進行了詢問,都表示‘只懂一半’。”談起休庭的原因,代理過此案的河北世紀方舟律師事務所律師李耀輝說道,“休庭,想辦法,手語老師的翻譯能力大家是相信的,但手語存在方言的差異。實在沒辦法,最后就這么開(庭)下去了”。
手語主要分為兩類,自然手語(方言手語)和標準手語(普通話手語)。如同漢語有各地方言一樣,手語也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