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幕十三場,一晚呈現托爾斯泰巨作 馬林斯基劇院版《戰爭與和平》在廣州首演
2018年8月2到3日,“指揮沙皇”瓦萊里·捷杰耶夫領銜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全陣容班底,攜歌劇《戰爭與和平》登上廣州大劇院舞臺。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8的閉幕歌劇,這也是俄語歌劇首度在廣州上演。
責任編輯:邢人儼
《戰爭與和平》
2018年8月2到3日,“指揮沙皇”瓦萊里·捷杰耶夫領銜圣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全陣容班底,攜歌劇《戰爭與和平》登上廣州大劇院舞臺。作為廣州藝術節·戲劇2018的閉幕歌劇,這也是俄語歌劇首度在廣州上演。
《戰爭與和平》是俄國文豪列夫·托爾斯泰歷時六年完成的一部百科全書式的壯闊史詩——以1812年的衛國戰爭為中心,保爾康斯基、別祖霍夫、羅斯托夫和庫拉金四大貴族的經歷為主線,描繪了戰爭與和平交替下的歷史進程與人物命運。這部波瀾壯闊的歷史巨制包羅萬象,小到人物內心的細致刻畫,大到戰爭場景的宏偉敘述,托爾斯泰將自己對戰爭、宗教和人性的思考全都融入其中。經過前蘇聯音樂巨匠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改編,這部文學巨作又以歌劇的面貌呈現在世界舞臺上。
從一百多萬字小說到三個多小時歌劇
《戰爭與和平》是謝爾蓋·普羅科菲耶夫結束長達15年的旅居生活回到莫斯科定居之后創作的作品。同托爾斯泰所經歷的帝國動蕩一樣,普羅科菲耶夫也生活在戰火交織的年代,一生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
“十月革命”后的俄國處于政權交替的混亂時期。因為恐懼,許多俄國藝術家紛紛離開自己的祖國,普羅科菲耶夫就是其中之一,他提出想呼吸新鮮空氣,自此開始了旅居生活,直至1932年回莫斯科定居。
“二戰”爆發后,德國突然發動對蘇聯的進攻,蘇聯再次進入長達四年的衛國戰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吳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