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童工:“被國家遺棄的人”?
為了籌集醫療費或是為姐姐準備嫁妝等諸多原因,他們的家庭欠下高利貸,父母不得不犧牲一兩個孩子的命運,把他們抵押給工廠主或者賣給人販子,進而淪為“抵押童工”。
責任編輯:于冬
當地時間2017年3月20日,印度加爾各答,一名兒童在磚廠打工。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
為了籌集醫療費或是為姐姐準備嫁妝等諸多原因,他們的家庭欠下高利貸,父母不得不犧牲一兩個孩子的命運,把他們抵押給工廠主或者賣給人販子,進而淪為“抵押童工”。
印度政府始終面臨著一個“兩難選擇”:如果嚴格執行《兒童勞動法》,很多工廠和行業將面臨著勞動力緊缺的危機;如果大批兒童被剝奪基本的受教育的權利,又將嚴重阻礙該國的經濟文化發展。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9歲的默罕默德已工作3年。
“我們被關在沒有窗戶的房子里,天天做工,幾乎分不清白天和黑夜。”在得到國際公益組織救助前,默罕默德每天工作至少16小時,他的任務是用砂紙把待售的墓碑表面打磨光滑。
粉塵侵肺,默罕默德的不少工友已患有嚴重的塵肺等疾病。當前,印度擁有全球最大的童工群體,各界對于其規模的評估卻存在著很大分歧。
2011年底,印度政府發布最新的人口普查認為,至少有435萬5至14歲的童工,他們主要集中在工農業和服務業領域。2017年10月15日,英國《泰晤士報》則援引一家權威公益組織的數字指出,印度童工數量大約在6000萬到1.5億之間。
“卷煙、制陶、刺繡、火柴廠等領域中,存在著不計其數的小作坊。”一名國際勞工組織(ILO)的官員也認為,這些灰色地帶雇用大量童工,并沒有被納入印度官方的統計數據。
最惡劣的環境最辛薄的收入
印度人酷愛首飾,珠寶業是印度經濟中的一顆明星,也是拉動該國出口增長的重要引擎,11歲的碧娜用刷子把液體涂抹到裝飾面。這種液體是松節油、煤油的混合物,散發著刺鼻的氣味。
“我很討厭這項工作。”碧娜說,她經常會感到頭痛。一次,藥液不慎濺到眼睛里,讓她的右眼至今仍視覺模糊。
碧娜生在印度東部一個農民家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