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篇小說與我的歷史研究
至今半個世紀過去,雖然我已背不出全文,但是文章的開頭卻記得真切:“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由于命運的差錯,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blockquote>責任編輯:劉小磊
李憑,澳門大學社會科學院教授,著有《從草原到中原——拓跋百年》《北魏平城時代》《北朝研究存稿》等。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
李憑的書單
●莫泊桑:《項鏈》,《語文》(十年制學校課本試用版),人民教育出版社,1964
●莫泊桑:《溫泉》,李青崖譯,新文藝出版社,1955
●巴爾扎克:《邦斯舅舅》,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63
●普希金:《歐根·奧涅金》,查良錚譯,新文藝出版社,1957
編輯約我寫一篇讀書體會,或許他想要的是關于歷史名著的讀后感,可是在我腦海里隨即閃現的卻是莫泊桑那篇短短的小說《項鏈》。記得那是早年中學教材里的課文,它使我非常感動,當天就將全篇一字不落地背下來了。至今半個世紀過去,雖然我已背不出全文,但是文章的開頭卻記得真切:“她也是一個美麗動人的姑娘,由于命運的差錯,出生在一個小職員的家里。”我沒有精力去探究這篇課文的翻譯者了,但是一直覺得這句話翻譯得十分質樸到位,與如今新出版的種種譯本相比,還是這樣的詞句平易達雅。
《項鏈》的意境是美的,美就美在它的主人公瑪蒂爾德是一位“美麗動人的姑娘”。不錯,由于美麗,瑪蒂爾德才盼望展現自己的身姿,才刻意從閨蜜的首飾盒里挑出自以為最奪目的項鏈,才興奮地戴著那串寶貝去參加教育部的舞會。隨后,莫泊桑用了二百余字的篇幅來描述那場精彩的舞會。你看,瑪蒂爾德迷人地笑著,陶醉地舞著,釋放出熱烈的歡樂。那洋溢激情的舞姿,使她比舞會上所有的女人都顯得動人。其實,無需項鏈的映襯,瑪蒂爾德就很漂亮,因為那是自然賦予的青春之美。
然而,瑪蒂爾德的炫美卻不為當時和后來的世道所容。當年的人們普遍認為這篇小說深刻地揭露了小資產階級虛榮意識的可惡??墒菕行淖詥?,從顯貴到貧士,誰敢說自己沒有一點虛榮之心?人家既然命蹇運差沒得實榮,還不許虛榮一場么?再說,瑪蒂爾德不僅隨后就被罰入社會底層,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