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菜單能否改變世界?

“在理想的狀況下,食物的生產、加工、運輸以及消費和回收各個階段,不破壞環境,對人的健康有益處,對社會公平公正有幫助,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虐待動物,這樣的食物體系,我們認為是良善的?!?/blockquote>

責任編輯:呂宗恕

好吃、好看,是大多數國人關注食物的兩個參考因素。除此之外,很少有人去關心食物生產全過程的環保、公平等問題。(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23日《南方周末》)

我們缺乏一個科學合理的食物教育體系,去幫助大家在面對紛繁的環境下做出正確選擇,這是為什么我們看到日益增多的公共健康及環境問題的原因之一。

“在理想的狀況下,食物的生產、加工、運輸以及消費和回收各個階段,不破壞環境,對人的健康有益處,對社會公平公正有幫助,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不虐待動物,這樣的食物體系,我們認為是良善的。”

2018年8月5日,成都,一場看上去探討食物和飲食的會議卻拋出一個和環境相關的驚人判斷。

“人類文明與自然環境之間最重要的連接點是土壤,聯合國糧農組織相關專家預計,如果按照現有食物生產方式,全球肥沃的耕地土壤將在60年內消失,人類將面臨新的糧食危機。”

這場名為“良食英雄峰會”的會議,由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綠發會”)良食基金主辦。2018年是這個主題的第二次會議。

良食基金研究主管、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環境研究碩士周晚晴在上述會議拋出這一判斷時,讓不少在場聽眾大吃一驚。周晚晴還說,土壤退化正在深刻影響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自人類農業文明出現以來,近60%的有機碳從土壤中流失,成為大氣中的溫室氣體,進而影響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地球變暖的話題在這個炎熱的夏天尤為令人擔憂。2018年7月31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一個研究團隊發表論文指出,到本世紀末,因氣候變化和農田灌溉等因素的影響,中國華北平原地區將成為頻繁遭受熱浪侵襲的重災區。

氣候變化和我們的飲食之間到底有什么關系?現代食物體系究竟存在什么問題?它是一個破壞自然的體系,還是可以保護自然的體系,而我們該“何以為食”等,成為這場良食峰會重點討論的議題。

食物的真相

會議當天,臺下有些從事農業工作的聽眾,周晚晴請大家分別舉起手,“哪些人正在從事農林混合種植?哪些人在做覆蓋免耕?哪些人從事生態養殖?哪些人自己做堆肥?哪些人在對接市場?”她希望他們能夠彼此認識,相互幫助,“如果你們正在做的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zero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