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還本續貸:政策推了十年,銀行猶疑不動
銀行是否會拿無還本續貸隱藏不良,只能有賴于銀行自律和地方銀監會的監督。
責任編輯:馮葉 助理編輯 溫翠玲
經過層層審核,德州胡焦火食品有限公司申請到了“無還本續貸”業務。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
貸款短期化在中國已有較長歷史,以至于漸漸成為不成文的“行規”。
銀行之所以不敢投放中長期貸款,一個重要原因是,中國企業的生命周期很短,所以銀行寧肯一年一放,一年一續。
銀行是否會拿無還本續貸隱藏不良,只能有賴于銀行自律和地方銀監會的監督。
直至“上頭”的消息傳來,山東省德州市中小企業局局長趙小廣懸著的心,才稍稍踏實下來。2018年8月11日,銀保監會發文稱,要求增強銀行信貸投放,落實無還本續貸,增加銀行、保險機構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你看看,我們這樣做是符合中央政策的。”趙小廣調出這條政策,指著手機屏幕說。
所謂無還本續貸,是指貸款到期后,銀行重新審查企業資質,如果滿足條件,便允許無還本續貸的信貸政策,從而省掉了“過橋貸”的成本與風險。
因為契合宏觀金融政策,不久前,無還本續貸登上了央視《新聞聯播》頭條——德州一家辣醬企業,通過辦理無還本續貸業務,節省了五百多萬元的資金。
沒想到,德州一時被推向輿論浪尖,無還本續貸被戲稱為繼“撲克、扒雞、儀器”之后,德州又一項特產。
有人認為,無還本續貸能夠幫助中小微企業減輕融資負擔,但也有人對該項政策持批評、否定態度,認為其背后潛藏著巨大風險,比如會被用于掩蓋銀行不良資產。
“不符合標準不給辦”
山東禹城市恒溢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恒溢科技”)主營業務為各類糖漿及預包裝食品的批發、零售。創業6年,該公司由一家小作坊,成長為年營收6000萬元、利潤約600萬元的中型企業。
陳峰是恒溢科技的總經理,四十來歲,一身便裝,整天泡在車間里。這些年,無論業績如何增長,陳峰心里始終繃著一根弦——保障資金鏈。
他對南方周末記者說,不管早期打市場,還是現在打品牌,都得想辦法向外部融資,“不貸款,只靠自有資金,是不可能的”。
不缺抵押物,銷售蒸蒸日上,銀行樂見此類客戶,合作還算愉快,但陳峰仍常常感到緊張,因為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