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督查“國家隊”,如何不背“一刀切”的鍋
厚厚的自查名單,一方面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壓力,能報則報;另一方面則是寄希望于環保督查,解決久違的頑疾。
環保督查組成了“欽差大臣”,卻也背上了“環保一刀切”的鍋。
責任編輯:汪韜
西安周至縣的“散亂污”企業名單中,以獼猴桃配套的包裝企業、塑料加工企業為主。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督查“國家隊”,如何不背“一刀切”的鍋 汾渭平原迎來八個月滾動督查》)
厚厚的自查名單,一方面反映了地方政府的壓力,能報則報;另一方面則是寄希望于環保督查,解決久違的頑疾。
環保督查組成了“欽差大臣”,卻也背上了“環保一刀切”的鍋。
萬再峰走訪后觀察到,除了規劃中需要關停的兩類企業外,西咸新區大多企業都按照規范,裝有環保處理措施,“這一點說明當地政府督辦的力度較大。”
西安的一個灶臺和鐵鍋成了網紅,因為它們被一張落款“西安市臨潼區西泉街道辦事處”的封條封住了。
網友紛紛感慨:“環保檢查連飯都不讓做了!”
照片在2018年8月20日火的,就在這一日,“藍天保衛戰”的督查“國家隊”走出京津冀和周邊地區,一路向西部進軍,來到汾渭平原。
很快,照片中的當事方,本被網友認作“始作俑者”的西泉街道辦事處報警了。經過當地派出所查實,這張封條來自轄區整治“散亂污”企業時查封的排污企業機器設備,有人把它揭下來,貼在了自家的灶臺上。
被撕的封條背后,是一場要持續8個月的車輪戰,來自全國各地的281名督查隊員分成90組,進駐11個城市各縣區。
汾渭平原僅次于京津冀區域,是中國PM2.5濃度第二高、二氧化硫濃度最高的區域,2018年前7個月,全國169個城市的排名中,汾渭平原11城中有7個城市位列后20名。
由于起步晚了一點,撕封條等荒誕的場景在這里上演,作為建設中的中西部地區,保護和發展的沖突也更加激烈。
“天啊, 怎么都是饃饃店”
網紅封條灶臺雖然是移花接木,食品作坊被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