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逝的夢中,他們回到了最好的光陰沉浸式昆曲《浮生六記》觀演記
七夕夜。蘇州城內三元坊滄浪亭,人潮退去,露出清幽底色,水閣纖巧空靈,風聲與蟬鳴相伴。浸入式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徐徐開場。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昆曲版《浮生六記》采用“浸入式”,在蘇州滄浪亭實景演出。為考慮戶外演出的特殊性,主辦方準備了四個版本:一小時全本、半小時精華版、雨天全本和雨天精華版。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
七夕夜。蘇州城內三元坊滄浪亭,人潮退去,露出清幽底色,水閣纖巧空靈,風聲與蟬鳴相伴。浸入式園林版昆曲《浮生六記》徐徐開場。
看官們入口假山旁站定。王二和俞六兩位仙人自假山而來,準備度化凡人。
“明日蟠桃宴開,要給王母娘娘,帶上六卷閑書看看。為此下得凡來,尋找寫書人。”
“這寫書人不好找哪!”
“我來相上一相——這一位,這一位——大紅大紫。一只蘸玫瑰醬個白水粽。”
仙人口中“蘸玫瑰醬個白水粽”,意為人物面色一半白一半紅,那是蘇州的布衣文人沈三白。這天,痛失愛妻蕓娘的沈三白對人間已無留戀,主動央求仙人將他帶走。仙人說,他把自己的人生故事寫出來,就帶他去蟠桃宴成仙。于是,沈三白開始書寫他與蕓娘的回憶。
看官們在仙人引領下,循聲前往滄浪亭不同角落,“浸入”沈三白和蕓娘的一生。面水軒、聞妙香室、明道堂、滄浪亭、“流玉”石刻旁,沈三白與蕓娘演繹著他們的春夏秋冬又一春,整部昆曲因此被分為“春盞”“夏燈”“秋興”“冬雪&rdqu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