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保衛快樂的個體,才有不郁悶的群體
學會尊重個體是現代社會的要義之一。學會尊重個體,要尊重他的思想,也要尊重他對快樂的 理解和實現快樂的方式。群體以各種道德化的政黨借口侵凌個體,值得警惕。別忘了羅伯斯庇爾和人民曾以道德和賣國的名義將戰友丹東處決。
學會尊重個體是現代社會的要義之一。學會尊重個體,要尊重他的思想,也要尊重他對快樂的 理解和實現快樂的方式。群體以各種道德化的政黨借口侵凌個體,值得警惕。別忘了羅伯斯庇爾和人民曾以道德和賣國的名義將戰友丹東處決。
近來,一些焦點事件的主題朝兩個方向延展,一個朝向個體,一個朝向群體。前者,部分個體的生活方式正突破以往社會的極限,例如陳冠希先生;后者,群體群情振奮,自陳崇高,愛國言辭無所不至,例如針對家樂福的抵制群。
帶著對個體享樂和群體道德的鎖定關注,我重讀了德國劇作家畢希納十九世紀早期撰寫的杰作《丹東之死》。在這里,法國大革命的兩位大人物及其派別:丹東和追隨他的少數人,羅伯斯庇爾和追隨他的人民,正好可視為分別代表享樂的個體與崇尚道德、熱愛國家的群體。戲劇的結尾是丹東等人被羅伯斯庇爾和人民的革命法庭判處死刑。
代表個體的丹東們:我們要的是赤裸著身體的天神落寞的
丹東和他的幾位玩伴是關注個體享樂的少數派。對這幾位個體而言,存在需要自由的快樂,快樂代表存在。只要不破壞公共秩序,他就是自家城堡的主人。他們說:“我們要的是赤裸著身體的天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