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為何背叛滴滴
6年時間,滴滴出行從推動出租車行業改革的“革命者”,如何變成了眾人討伐的怪物?
“滴滴一直盲目追求提高估值,反復強調交易量,把用戶安全放在次要位置,司機利益就更次要了。這從滴滴并購快的和優步后,舍棄兩者技術與服務優勢,都有所體現?!?br />
“如果滴滴是一家小公司,早就被關門了、高管被抓了,為什么滴滴非法經營未被追究責任?”
責任編輯: 顧策
在身后強大資本的加持下,滴滴出行快速變成整個出行市場風頭無兩的“巨無霸”。
(本文首發于2018年8月30日《南方周末》)
6年時間,滴滴出行從推動出租車行業改革的“革命者”,如何變成了眾人討伐的怪物?
“滴滴一直盲目追求提高估值,反復強調交易量,把用戶安全放在次要位置,司機利益就更次要了。這從滴滴并購快的和優步后,舍棄兩者技術與服務優勢,都有所體現。”
“如果滴滴是一家小公司,早就被關門了、高管被抓了,為什么滴滴非法經營未被追究責任?”
2015年6月10日,在廣州,許多網約車趕到市中心一條街道上,以致此處交通一度因此中斷,不少人甚至爬上樹圍觀。
他們是為了滴滴而來。當時,滴滴在那里遭遇了交通執法部門的查車。
彼時網約車還未獲得合法身份,但已借助科技力量,順利闖進利益固化的出租車市場。相比傳統出租車,滴滴等網約車因為消除了信息不對稱、服務更好而深得民心。
這一幕具有象征意義的場面,卻在三年后戲劇性地演變成了一個對滴滴人人喊打的局面。
2018年8月24日,溫州樂清,一名20歲的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過程中被司機殺害。此時,距離滴滴順風車上一起死亡事件僅110天。據南方周末記者不完全統計,過去四年里,媒體公開報道及有關部門如法院處理過的滴滴司機性侵、性騷擾事件,至少有50起,幾乎每個月都有。
就在這數年之間,網約車獲得合法身份,而當年隨時會被“掐死”的滴滴出行,通過合并快的、優步,在身后強大資本的加持下,快速變成整個出行市場風頭無兩的“巨無霸”。但滴滴的公眾形象,卻一次次滑到更低的低點。
6年時間,滴滴出行從推動出租車行業改革的“革命者”,如何變成了眾人討伐的怪物?
不斷做加法
2012年7月,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注冊成立之初,做的是一個打車軟件,將出租車和乘客接入平臺,解決打車難的問題。
創始人程維曾在阿里巴巴B2B、支付寶商戶事業部,從事銷售業務。滴滴的天使投資人王剛曾與程維在阿里巴巴共事過,起步資金約100萬元人民幣。幾個月后,拿到金沙江創投的300萬美元A輪融資,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產品滴滴。
當時市場上的同類產品叫做快的,獲得了阿里巴巴的資金支持。在騰訊產業共贏基金的支持下,滴滴和快的在全國范圍內展開了地推和補貼競爭。直到2015年2月14日,滴滴和快的合并。
在這場合并之前幾個月,一家名叫優步(Uber)的美國網約車企業,來到了中國,在部分城市開展小規模專車業務。
合并后的滴滴快的,與優步展開激戰,通過持續融資和補貼,吸引司機和乘客。這也是滴滴最深得消費者認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