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部稅政司首任司長談個稅改革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第七次大修結束。

責任編輯:程姝雯

劉克崮:1947年5月生,籍貫山東萊西,金融學博士。

財政部稅政司首任司長,曾任國家開發銀行副行長、遼寧省副省長等職務。

現為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經濟學博士生導師,國家信息中心、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博士后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東北財經大學兼職教授、國家行政學院客座教授。

8月31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五次會議審議通過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第七次大修結束。

新個稅法將工資、薪金所得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以往的按月計算調整為按年計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到5 0 0 0元/月(6萬元/年);調整稅率結構;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等4項勞動性所得綜合征稅;同時,增加子女教育支出、大病醫療支出、住房貸款利息等專項附加扣除等。

南都記者就45%的最高檔稅率是否過高、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否合理、專項附加扣除如何避免稅收政策不公平等問題專訪國家開發銀行原副行長、財政部稅政司首任司長劉克崮,解讀個稅法第七次大修中的社會焦點。

劉克崮接受南都專訪

起征點增幅43%,相較于上次大修是進步

南都:如何評價今日通過審議的個稅法修正案規定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3500元提升至5000元?

劉克崮:2011年是從2000元提升至3500元,增幅為75%,現在是從3500元提升至5000元,增幅是43%,相較于上次大修來說是進步了。

南都:有人質疑“我收入低為什么還要交稅”,你怎么看?

劉克崮:“我是窮人,我不該交稅”,這個概念不對。納稅是公民義務。我們評價一個事兒不應該先強調富人窮人,納稅應該先是國民的總體責任,任何一個有收入的人包括殘疾人都有納稅責任?,F在很多的年輕人、中年人并不意識到自己作為普通公民,對國家有應盡的責任。公民要有國家意識,要有互助情懷,要有納稅和當兵的責任和義務。

為什么要征收個稅?第一功能就是要增加財政收入,以此來提供公共服務、良好的治安、堅強的國防;第二是調節收入分配。個稅是直接、高效、重要的國民收入分配調節手段。但是,這一功能要想發揮的好,需要將多數有收入的人納入到個稅征收范圍內,成為個稅參與人或實繳人,高收入多繳,低收入少繳或不繳。

南都:你曾建議要對基本減除費用設定年度調整機制,具體來看應當按照哪些指標,如何進行調整?

劉克崮:國際上一般認為起征點是居民人均基本消費支出。操作時采用居民人均消費數加一個系數的方法,一般在1:0.3至1:0.7之間。

5000元的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是統籌考慮了城鎮居民家庭平均每一就業者負擔人數(2012年為1.9)、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水平(2016年為1775元/月,高于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水平)和物價等因素確定的,

所以我建議,接下來的幾年起征點就不要再提升了。通過收入變化,使得起征點逐漸回落到基本生活消費支出這一水平,讓更多的中高收入者進入個稅征收范圍。物價的因素,可采用指數化的方式解決。

45%不利于國際人才競爭,不能優惠資本而歧視勞動

南都:現在社會上普遍的觀點是,個稅太高了,你怎么看?

劉克崮:中國的個人收入分配調節的對象應是全體國民,對收入高、中、低等人群的劃分,國際通行的統計分析方式是五等分法,高、中高、中、中低、低五類人群各占20%。劃分富裕等級,不是按有沒有車有沒有房,而是看你在總人口中的收入水平的實際位置。

統計數據顯示,2011年約有8000萬人繳納個稅,這一數字占總人口(約13.5億)的比重是5.9%。如果將分母設為約7.64億的全國總就業人口,占比10.5%左右。

也就是說,納稅人占總人口和總就業人口的比重均是在20%以內,都屬于高收入人群。收入分配調節的原則是提低擴中控高,但是要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大部分人的收入還并不足以征稅,降低起征點帶來的是少部分的納稅人中的低稅率者降低稅負,它們根本不是城鄉勞動者中的低或中等收入人群,個稅調節收入分配的功能難以體現。

現在我國個人需要繳納的稅、費主要有三類,個人所得稅、社保費和公積金。三類支出總體是交的比較多的,但這并不意味著個人所得稅高,個人所得稅整體不高,較高的是社保費、公積金以及間接承擔的增值稅。

我這邊課題團隊統計的結果是,由于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多次提升,個稅收入占稅收收入的比重十幾年都維持基本不變??梢詫Ω蝗硕嗾鞫?,對窮人少征稅,但一定要征。這不僅是對公民意識的訓練,也能以身作則教育子女從小有納稅意識。

南都:修正案中對此前頗受爭議的45%的最高邊際稅率并未調整,不少專家認為這一稅率會影響人才引進,不利于國際競爭。你如何評價新個稅法中的這一規定?

劉克崮:我建議適度降低最高邊際稅率,不一定非要現在就做到。最高邊際稅率過高會帶來三個問題,一是會加大納稅人的避、逃稅心理;二是不利于國際競爭?,F在新加坡和香港就吸引了很多跨國公司亞太總部,原因之一就是最高邊際稅率低;三是不能優惠資本而歧視勞動。比如股息、利息等資本性所得,稅率20%,勞動性所得仍采取3%-45%七級超額累進稅率。但是越是勞動收入高的人,越有可能是專業人員、高級人才。比如從國外引進專業人才,年收入上百萬級的很多。

直接扣減稅基要與定額抵免等方式統籌考慮

南都:在你看來,此次個稅法修正真正做到了減輕低稅率人群的個稅負擔嗎?

劉克崮: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從3500元提高到5000元,對適用45%稅率人群來說,少交675元/月,對適用低稅率人群來說,少交45元/月。前者受益是后者受益的15倍。

不僅如此,現在設定的專項附加扣除是減少稅基的,提高起征點后,現在納稅人中的2/3將退出納稅人行列。他們每個月少交了45元,但可能犧牲的是專項附加扣除給納稅人帶來的更多優惠。

此外,新個稅法把沒有交稅的人排斥在專項附加扣除外,這是嚴重的問題。低收入和高收入人群同樣有贍養老人、子女教育等支出,為什么不能平等享受優惠呢?

南都:如何才能讓低收入、高收入者平等享受專項附加扣除優惠?

劉克崮:我們應當把增值稅率、社保和公積金費率降下來,用這個給廣大民眾的降稅費空間,把個人所得稅做大,讓多數有收入的人都成為個稅參與人,收入高高稅率,收入低低稅率,都可以享受專項定額抵免。比如子女教育一人給一千元抵免額。先沖稅,個稅抵免完還有剩余的就發給個人,國際上稱為負所得稅,這才叫公平。

南都:你說的這一機制能執行下來嗎?

劉克崮:要讓專業的機制做專業的事?,F在城市養老金已經較普及了,農村也開始普及。養老金之下還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生病有醫保,大病有大病統籌,特殊問題還有臨時救濟。我們已經有一套較完整的社會保障制度,不如優先考慮把病的事就交給醫保,農村孩子搞免費教育,養老的事交給養老金和老人低保,突發問題交給社會救助,再考慮個稅能發揮作用的領域。

公民有權獲取全國納稅情況

南都:此次修法過程中,多位委員代表呼吁要公開基本減除費用標準等數據的詳細計算指標,你怎么看?

劉克崮:中國的實際納稅人有多少?將這一數據對全體納稅公民嚴格保密我認為是嚴重的錯誤。人民的稅人民交,人民的稅用于人民,人民的知情權是天經地義的。政府是替人民管人民的稅,有責任向人民交代清楚實際納稅人數量和適用不同稅率人群的結構、各稅率層次納稅收入的權重、逃漏稅情況等等。政府怎么使用個稅收入也給納稅人一個交代。

南都:你認為此次個稅法大修是否全面反映了民意?

劉克崮:2017年全國總就業人數約7.7億,根據個稅納稅人占城鎮就業人員比例為44%可以推算出實際納稅人為1.8億,占全國總就業人數的23.4%?,F在呼吁起征點過高、稅負重主要就是23.4%中的人,按五等分法,他們絕大多數都屬于20%高收入部分的人群。他們是勞動者中的少數,根本不屬于低、中收入人群

據我了解,2011年個稅法第六次大修的征求意見時,提出意見的近10萬人,85%的人主張提升起征點,這其中,90%分布在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北京五?。ㄖ陛犑校?。這些?。ㄖ陛犑校┒际墙洕畎l達的地區。山東呢?總共提意見的就200人。

所以我認為,要真正了解民意還是要在全國就業人員中分別抽樣五檔收入人群?,F在發表意見就是月收入3500元到1萬元的人,他們按勞動者五等分劃分都是高或中高收入者,而且絕大多數人沒有說話。

整體稅制結構要與經濟基礎、稅源結構變化相適應

南都:隨著國民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的稅制結構發生了哪些變化?

劉克崮:要理解稅制結構,首先從趨勢上要清醒地認識到我國的經濟結構在變化。以增值稅為例,這一稅種的優勢是征收簡單,有銷售額就征稅,實行的是普遍征稅。但有時候就不太公平,一是不考慮企業狀況,虧了賺了都要征;二是不考慮居民層次,低收入者實際支出占收入的比重高,實際交的稅占收入比重也多,交的稅占收入的比重高。此外,我國的現狀是第二產業增長率在下降、第三產業高速增長。 這預示什么?產業結構變了,勞動力的分布變了,從而導致稅源結構也變了。

經濟在變稅源就在變,所以工業稅源的比重就在下降。第三產業占比不斷提升,包括娛樂、旅游、高科技等行業需要的更多是中高級勞務,個稅的地位必然上升,這時候就要適應變化,調整稅制結構。

南都:個稅改革如何適應這種變化?

劉克崮:既然工業生產比重下降了,那還在這方面強調征稅就不合適了,會相對加重企業納稅困難。第三產業的特點是勞務占比提高,第三產業上升了個稅就要跟著變。我認為應該適度、適時、平穩、逐步地降低增值稅和社保、公積金等費的比重,提高個稅在稅收收入中的比重。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已明確了“提高直接稅占比”,理應付諸行動。所以就是說整體的稅制結構要和經濟機構和稅源結構的變化相適應,這是最重要的一條方針。

南都:結合1994年以來分稅制改革經驗,為建立現代財稅體制,你認為個稅改革下一步的重點有哪些?

劉克崮:個稅改革下一步的重點有三:方向目標原則達成全民共識,提升信息系統充分掌握大數據,法律作為基礎提供征管支撐。

具體來看,第一是個稅的地位作用和適用人群范圍要達成全民共識。個稅就是國民稅,有收入的人都應該納稅,國家酌情減免。納稅人因此獲得了監督政府和公務員的有力根基,納稅人就有權要求政務公開、防止腐敗。

第二是數據,因為個人的收入來源很多,綜合征稅是趨勢,所以應該抓緊建設全國的稅收數據系統,統一采用一套代碼、一套軟件、一個數據庫實時監測?,F在現在國地稅已經合并,并且國地稅代征社保費,這樣就消除了地方數據障礙。

此外,為獲取準確數據,促進個稅公平,我認為有三個辦法,采用第三方信息報告制,所有給錢的人都有責任向拿錢的人和征稅機構報告;每個人都要自行報稅,否則由政府替你報稅,報完了你來指證;還有就是采取對失信者的聯合懲戒機制,及至稅警。

第三是要利用法律。法律要規定清楚公民有納稅義務,以及按什么規則報、上哪報,要規定相關部門要互通共享信息,要規定稅務局須給人大匯報數據,人大須給公民提供數據等。

(來源:南方都市報)

網絡編輯:吳悠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