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露斗露露:一家國企兩個兒子,舊賬怎么明算
一家國企養出兩個兒子,一個創始人身兼多個董事長,當“外人”隨著股權變化加入時,父子兄弟怎么重新明算舊賬?“家事”怎么按市場規則辦?
責任編輯:顧策 助理編輯 溫翠玲
汕頭高新區露露南方公司的廠房。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6日《南方周末》)
一家國企養出兩個兒子,一個創始人身兼多個董事長,當“外人”隨著股權變化加入時,父子兄弟怎么重新明算舊賬?“家事”怎么按市場規則辦?
兩家露露均脫胎于國企露露集團,后來承德露露成為知名上市公司,汕頭露露則成港資控股的合資企業,母公司露露集團更名為霖霖集團,變成一家民營企業。
直到2010年,承德露露真正進入“萬向時代”,南北露露開始交惡。備受商標之困的露露,是否錯失這黃金十年,一直是不少人心中的疑問和遺憾。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2018年8月13日,汕頭露露在其官方微信公眾號上發表了這樣一篇文章。
此前的7月,這家公司在汕頭市金平區人民法院對承德露露提起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糾紛訴訟,要求其繼續履行商標使用許可合同義務。
在這樁不起眼的官司背后,是南北兩個露露間長達22年的恩怨。
在過去22年間,河北承德露露(000848.SZ)與廣東汕頭露露,生產著同樣配方、相似包裝的“露露牌”杏仁露。兩家露露“劃江而治”,汕頭露露管理廣東、廣西、福建、湖南等南方八省的市場,承德露露則管理北方市場。
兩家露露均脫胎于國企露露集團,后來承德露露成為知名上市公司,汕頭露露則成港資控股的合資企業,母公司露露集團更名為霖霖集團,變成一家民營企業。
2015年,南北露露正式交惡。承德露露起訴汕頭露露無權生產露露牌杏仁露,而汕頭露露則搬出17年前的協議,認為承德露露罔顧歷史事實。
這段商標、專利的糾紛還牽出一段國有企業改制的往事。1997年承德露露上市之后,母公司露露集團一直占用上市公司的資產;2006年,承德露露改制,露露集團退出上市公司,企業性質也從國企變成了民企,但依然通過其所控制的商標、專利獲利頗豐。
當時,承德露露為獲得商標、專利所有權,支付3000萬元參股露露集團;之后又花費3億從露露集團購買商標和專利所有權;而后露露集團依然在授權給其他企業使用“露露”的商標和專利。
迫于承德露露的訴訟壓力,露露集團在2010年改名為今天的霖霖集團,才與露露劃清界限。
過去20年,中國飲品進入黃金發展的時代。作為最早一批的民族飲料品牌,承德露露從2006年的11億元總資產到發展到今天的21億。但與同行相比,這個成績并不耀眼——生產豆奶的維維股份(600300.SH)在過去十年間,總資產從20億變成了84億。
備受商標之困的露露,是否錯失這黃金十年,一直是不少露露人心中的一個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