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小說里的北京話
小說里老舍所操的是什么樣的北京話呢?我的感覺,可以說基本上是我們熟悉的現代漢語普通話。
責任編輯:劉小磊
黑馬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6日《南方周末》)
小說里老舍所操的是什么樣的北京話呢?我的感覺,可以說基本上是我們熟悉的現代漢語普通話,只是偶爾會出現一些對各種行當器物的描述語是老北京用語。
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后十六章沒有出版就在“文革”中丟失,幸虧在美國找到了當年的英文譯文,可以將其回譯為中文以補全這部名著。為了翻譯它,我首先要抓緊時間將舊版《四世同堂》重讀一遍。多少年前學生時代讀它是作為業余愛好讀的,重點是讀故事情節,“知道”這部名著“寫的是什么”。后來看過根據小說改編的電視連續劇,看的是演員的表演和演技,津津樂道一番,還學會了主題曲《重整河山待后生》,順便了解了京韻大鼓和著名的鼓書藝人小彩舞。按說我對《四世同堂》應該算一個相對熟知的“知道分子”了。
但此次復習卻換了重點,主要是搜尋敘事和對話中的北京話風格和用語,這種搜尋的目的性非常強,如同過篩子,梳理一遍原著,畫標記,畫橫線,折頁,真的是一番細讀,因為我心里明白,譯文要貼近老舍,最吃勁的就是語言風格了。
恰巧在網上找到了老舍當年在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教漢語時自編自讀的漢語靈格風教程。我感到如獲至寶。經典的靈格風教程都是從最普通的生活會話入手進行口語訓練。但出乎意料的是,老舍先生的朗讀并非我們想象中的京腔京韻,也非我們現在的普通話腔調,而是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的電影中那種國語普通話。似乎老舍先生為了教學目的摒棄了地道的北京口音,而十分認真地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