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著中國移動支付名片走出去 熊務真:我想讓全世界都用上移動支付
“今后如果每個國家和地區都可以用電子錢包來支付,那就真正便利了!”70后的熊務真,在公司內網上最熱門的標簽是“nice”,其次并列的是“軟件工程專家”和“法國人”。作為螞蟻金服全球本地化錢包技術負責人,也是支付寶9個本地錢包走出去的技術賦能總隊長。三年來,這位“國際范兒”和“戰友”們馬不停蹄,因地制宜地落實“合作伙伴+技術輸出”的模式,已經讓9個“一帶一路”建設國家和地區,都用上了本地人自己的“支付寶”。
熊務真是螞蟻金服全球本地化錢包技術負責人,是支付寶9個本地錢包走出去的技術賦能總隊長。
“螞蟻的這種‘出海造船’模式不同以往,就像在無人區里穿行。你需要既熟悉公司業務、精通技術;又要精通英語,尤其是當地口音的英語;你既要了解這些發展中國家的文化、國情、習俗,能快速熟悉適應,還要能接受一年換一個甚至幾個國家的瘋狂生活!”實際上,作為被時代選擇的人,在螞蟻這間全球最大的“獨角獸”公司里,熊務真是少見的“名門之后”,而且也不乏曾經有過優雅的職場生涯。12歲時跟隨家人去法國生活,外曾祖父是著名數學家、華羅庚的老師熊慶來,母親是獲得過法國騎士勛章的科學家;在法國時,熊務真先后就職于西門子、Business Objects……一度享受著一年有50天年假的慢生活,為什么要到螞蟻這個外號“東半球加班圣地”的碗里來?他說,打動他跳槽來杭州的還是HR的一句話,“試問:人生中有多少次機會做這樣的事情,能改變1/3地球人的生活?”
熊務真在辦公室展示馬來西亞電子錢包TNGD。
務真的“西天送經”第一站在印度,來自中國的支付寶技術讓印度本地錢包Paytm從兩年前的2500萬用戶提升到超過2.5億,成為全球第四大電子錢包。如今在印度,不光普通老百姓的轉賬充值、繳費消費都能用Paytm,連街頭開突突車、擺水果小攤的、服裝市場買沙麗的,都掛著二維碼。甚至根據印度人愛黃金這個國民特點,Paytm還因地制宜地定制出了黃金版“余額寶”。接下來,務真和其他“杭派工程師”們一起,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推動了支付寶這張中國移動支付名片,在印度、泰國、馬來西亞、菲律賓等一帶一路建設9個國家和地區,“落地生根”出9個服務當地人的本地錢包。
熊務真在辦公室樓下的咖啡店使用馬來西亞電子錢包TNGD付費。
務真同時還兼任馬來西亞TnGD電子錢包的CTO。作為中馬合作的結晶,雖然這個本地錢包里的“新生兒”出生不過短短四個月,但已經逐步實現了支付、轉賬、手機充值、繳費水電煤、轉賬、買機票等常見應用,目前在吉隆坡的7個站點還開始試點刷碼過閘坐地鐵,讓馬來西亞成為了全球在中國之外第二個可以用手機二維碼坐地鐵的國家。
熊務真在他的辦公室里,整個辦公室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保持“極簡”的狀態,便于“高效工作”,務真說。
而一走進把上述移動支付體驗帶給大馬的TnGD的辦公室,迎面就能看到一圈從天花板連接到地板的麻繩。務真在馬來西亞的黃金搭檔、TnGD的CEO尼扎姆(Nizam)說:“這些繩子從中國而來,它們象征中馬合作擰成一股繩。”對此,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點評說:“放在中國新的開放戰略之下來看,不同以往的靠貿易輸出、靠出口拉動經濟成長,支付寶出海的模式的核心,在于原創技術和核心能力的輸出。因為無論相比傳統的基建援建,用數字普惠金融的方式、用先進的移動支付的方式,涉及到每個人日常生活的方式,它產生的心理黏性會更強。這種文化經濟的全面融合,點滴滲透以后就會變成當地人的一種必需品,也確實是能夠打破‘一帶一路’沿線上普遍存在的國民鴻溝。”
熊務真使用馬來西亞電子錢包TNGD掃碼過地鐵閘口。
來自中國的杭派工程師們平均每個人每年的航空里程都超過數十萬公里, 他們正在把支付寶在中國十幾年來積累下來的最好的技術和經驗帶到當地,在輸出“技術民生工程”的同時,解決的不光有當地老百姓的金融服務難問題,還有數字金融時代當地人才奇缺的問題。
中馬兩方的團隊在合作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大家常常在工作閑暇時聚在一起交流。
據第三方粗略統計,目前在“一帶一路”國家,尚有超過20億人沒有銀行賬戶。就在轉戰的一路上,務真和杭派工程師們心里愈發清楚:“授人以漁”,比“授人以魚”更重要。不管是心理還是腳步,自己要么是在“一帶一路”,要么就是在去“一帶一路”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