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黨校教授 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作為一個群體的黨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優勢,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作為一個群體的黨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優勢,為決策者提供參考

1977年某天,北大哲學系教師王貴秀路遇中共中央黨校友人,友人向他抱怨:黨校簡直呆不下去!當時距文革結束不久,北大也是“余孽很厲害”,王貴秀“憋了一肚子氣”。過了一段時間,他再次見到這位朋友,朋友說:黨校變了!完全不一樣了!

當年3月,中共中央黨校復校,胡耀邦任副校長并主持工作,他開了近一個月的整風會議,創辦了粉碎“四人幫”后黨內第一個內部刊物《理論動態》,并發動黨校808名學員,討論路線問題。

“他白天晚上都干,一個禮拜有五個晚上就住在黨校里,有兩天回富強胡同6號,直到12月中央任命他為組織部長。”中共中央黨校教授、時任《理論動態》編輯部主任沈寶祥回憶。

1978年5月10日,《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一文首先發表在《理論動態》上,文末標明“光明日報供稿,本刊作了修改”。次日,光明日報刊發此文,真理標準問題的舉國討論由此展開。

按照其女滿妹的說法,胡耀邦把中共中央黨校建成“理論上撥亂反正”的重要陣地,加速推動了中國思想解放和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但較少有人提及的是,因為胡耀邦,中共中央黨校本身也種下了思想解放的傳統。

黨校1977年9月正式開學,一期808名學員分為高干班、中級班和宣傳干部班,在宣傳干部班學習的原空軍政治學院政治部主任董潤民曾回憶,開學后不久,他匯報思想狀況時提及,學員們討論時不敢講真話,怕“說錯話”,“過去有人講話被記錄下來,結果挨了整成了右派,大家心有余悸。”

這時胡耀邦說,“三不”之外,還得加上一條,討論不記錄,不附加小材料。“不扣帽子、不打棍子、不抓辮子”原是中共防止黨內政治生活無限上綱而提出的主張,胡耀邦加了個“不裝袋子”,將其落實為“四不”。

“你來學習,你的發言什么的,沒有任何材料帶回去,談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老黃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