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而不死”的溫暖
中國人不喜歡談“老”,“老”意味著“死”。但“老”又并非“死”,甚至往往“老”而不“死”
責任編輯:朱又可
天黑亮燈;人老了,哪里又有那道光?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作家周大新談到長篇小說新作《天黑得很慢》時講了一個故事,說有一次他從一棟四層樓的樓下走過,正好看見一位拄拐杖的老奶奶,提著兩個洋蔥頭,喘著粗氣,望定單元門,臉上露著畏懼。她對他說,這兩個蔥頭太重了,怕自己提不上去。他上前提上洋蔥頭,小跑上去放到她家門口。下樓時,他看到老奶奶還拄著拐杖吃力地爬樓梯。
我在基耶斯洛夫斯基導演的電影《兩生花》里看到過最心痛的一幕幾乎就是這樣一幅情景——電影24分31秒處,窗外路上略有積水,一個拎著兩包東西的老婦人步履蹣跚地走著。她把重物放下又拿起的動作,在鏡頭中停頓了足足7秒。當女主人公維羅尼卡推開窗,大聲說“夫人,讓我過去幫你”時,老人卻默然地走開了。1小時02分時,老婦人的形象再度出現在窗外,這次維羅尼卡用了10秒注視,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