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念董鼎山
從中國內地來的朋友談起董鼎山,常常說當年是他為他們開啟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
責任編輯:朱又可
寫作支撐了他晚年孤寂的生活。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從中國內地來的朋友談起董鼎山,常常說當年是他為他們開啟了一扇通向外面世界的窗口。我的情形跟他們一樣。只是時間更早,地點則在臺北。那時,有份刊物中女作家聶華苓編輯的文藝部分吸引我。沒想到卻因此接觸到董鼎山。
由于這個因緣,當我在紐約開始編輯《美洲華僑日報》副刊時,第一個去拜望的作家,便是心儀甚久的董鼎山。身材頎長,穿著牛仔褲的他,出乎我意料的年輕。彼時,他應該已年過半百,看上去卻像是三十來歲。只能怪“董鼎山”這三個字,長久以來誤導我,讓我覺得他非常之老,甚至該有長胡子。后來我跟他講起這個感覺,兩個人還笑了半天。那天我的收獲很豐富,嘗到了董夫人準備的香醇咖啡和可口甜點,他也應允為我編輯的副刊寫稿。
董夫人蓓琪原籍瑞典,有著北歐人酷愛整潔的好傳統。他們家里窗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小夏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