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手伸向傳統,一手伸向未來” 改革開放40周年美展和廣東文化多樣性的表達
自辛亥革命以來,廣東美術就與中國近現代發展歷程休戚相連。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美術繼承了傳統和前人開放、多元、務實的基因,試圖引領新的風潮。由廣東省委宣傳部著力推動的兩個美術大展:2017年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2018年的“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以承前啟后的方式,回顧了廣東百年美術值得書寫的部分,以及改革開放40年間的整體面貌與成就。
責任編輯:邢人儼
“大潮起珠江”展出了多件反映改革開放歷史的現實題材作品?!斗泵Φ纳a線——繽姿鞋業變奏曲》由畫家孫黎、周雨霞創作,三幅畫面拼接組合,分別表現昏暗的手工作坊與明亮的現代車間,反映了從1990年代至今廣東制造業的發展變遷。為了創作這幅作品,孫黎兩年間多次前往鞋廠收集資料,探訪工人生產過程。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自辛亥革命以來,廣東美術就與中國近現代發展歷程休戚相連。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美術繼承了傳統和前人開放、多元、務實的基因,試圖引領新的風潮。由廣東省委宣傳部著力推動的兩個美術大展:2017年的“其命惟新——廣東美術百年大展”、2018年的“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四十周年美術作品展”,以承前啟后的方式,回顧了廣東百年美術值得書寫的部分,以及改革開放40年間的整體面貌與成就。
嶺南畫派畫家黎雄才生前的夙愿是畫珠江,他設想創作200米以上的長卷,從珠江源頭一直畫到虎門入海處。1988年,78歲的黎雄才去往云南曲靖縣馬雄山和云貴邊境,在珠江源頭探訪寫生?;氐綇V州開始動筆后,他患上了白內障,又兩度跌倒骨折。出院后回家拿起筆,筆不聽話了,老人家當場流淚。
黎雄才畫了三年,完成六十多米,只畫到廣西境內就被迫擱筆。2001年,黎雄才逝世,這幅《珠江長卷》成為未竟的遺作。
2018年8月23日,另一幅展現珠江山水的國畫長卷《珠江勝景圖》在廣東美術館展出。這幅畫由畫家方土、許欽松、李勁堃分別率團隊完成——上卷《珠源巒脈》描繪珠江上游的渺茫山巒,中卷《云涌珠江》是黔桂流域至西江一帶的崇山激流,下卷《盛世珠江》是關于廣州珠江兩岸的城市景象。
“上中下三段形成了廣東整體視覺的變化,珠江的萌發與延伸代表了一個地區從源到流的關系。”廣東省美協主席李勁堃解釋創作初衷,“通過對新時代的描畫,表現廣東在二十世紀以來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之后的整體變化。”
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席梁江評價,長卷的三段雖在內容上銜接,但在藝術風格上并不連貫,“藝術個性與藝術語言的特色呈現出來,體現了我們四十年來藝術的多元探索”。
這幅長卷是“大潮起珠江——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的代表作品,展覽籌備了一年多時間,2018年7月在中國美術館開幕,之后巡回至廣東美術館展出。展覽在廣東省內與全國范圍內各自征集作品,經由專家團的篩選與輔導,選出262件作品,其中72件是為改革開放四十年而作的新作。
“它既是一個記錄偉大事件的歷史性展覽,同時又是對改革開放四十年來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