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余場會議,二十億營銷費 虛高藥價,如何暗度陳倉

100元的藥品,醫藥代表以兩三折的底價從藥企拿貨,層層加價到92元后賣給醫藥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再加8個點賣給醫院。而兩票制后,藥企只能以92元的價格開票直接賣給商業公司,最終醫院售價還是100元。

責任編輯:何海寧

降低虛高藥價,除了兩票制,還需組合拳。(東方IC/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100元的藥品,醫藥代表以兩三折的底價從藥企拿貨,層層加價到92元后賣給醫藥商業公司,商業公司再加8個點賣給醫院。而兩票制后,藥企只能以92元的價格開票直接賣給商業公司,最終醫院售價還是100元。

一年召開2701場學術推廣會議、半年支出超過20億的營銷費用……醫藥行業這些驚人數據,正在把隱藏在藥價虛高背后的利益鏈條呈于企業財報之上。做了近三十年醫藥代理的陸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現在的藥品回扣,大多以藥企向CSO(合同銷售組織)公司支付傭金的形式返錢。”

近年來,國家大刀砍向虛高藥價,其中尤以“兩票制”引發藥品流通領域巨震。這場試圖改變藥品“帶金銷售”模式的改革,在一些業界人士包括醫藥代表看來,似乎效果待考。

在陸達和其他一些業界人士看來,兩票制實施后,名義上藥品代理商層層加價的空間被取締,但實際上終端藥價并沒降,相反藥企銷售費用畸增。

令各方專家頭疼的困境是,醫藥流通利益鏈條錯綜復雜,在兩票制、零加價之后,改革仍待繼續。

“灰色利益”見光

在已經披露2018年中報的上市制藥企業中,至少有復星醫藥、步長制藥、恒瑞醫藥等8家銷售費用超過20億元;譽衡制藥、現代制藥、科倫制藥等6家銷售費用同比增長超過100%。

2018年9月5日,大理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回復上交所關于公司銷售費用大幅增加的詢問時表示:公司2018年上半年銷售費用大幅增加主要系兩票制實施后銷售費用由代理商轉移至公司自身所致。

2017年初,兩票制在全國鋪開試點。這項旨在降低虛高藥價的改革,引發了藥品流通領域巨震。所謂兩票制,指藥品生產企業到流通企業開一次發票,流通企業到醫療機構再開一次發票。除少數偏遠地區外,流通環節最多只能開兩次發票。

兩票制之前,層層開票是行業慣例,這一手法目的在于,返給醫療機構相關人員的回扣是開不出發票的灰色交易,這部分現金就得從層層開票中“洗”出來。

陸達告訴南方周末記者,一些藥品代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吳悠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