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疆邊海防 | 北尖島上最初24小時
面積僅為3.1平方公里的北尖島,扼守擔桿、大西水道兩條國際航道,是太平洋進入珠江口的第一道屏障和咽喉要道,護衛海上進出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四大特區的門戶。
責任編輯:姚憶江 實習生 姚佳彤
北尖島士兵沿島長跑訓練。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13日《南方周末》)
面積僅為3.1平方公里的北尖島,扼守擔桿、大西水道兩條國際航道,是太平洋進入珠江口的第一道屏障和咽喉要道,護衛海上進出香港、澳門、深圳、珠海四大特區的門戶。
“沒想到在陸地上隨時可以吃到的時蔬,在這里會如此珍貴。”島上的戰士們如燕子銜泥般從石頭縫里摳出泥土,用水桶、臉盆運回連隊,壘起幾大塊菜地。慢慢地,翻地、澆水、照看菜地成為島上士兵每天必須要完成的任務。
時至今日,初上北尖島的24小時,廣西籍戰士黃鑫仍然記憶猶新,他感覺自己的人生軌跡,在那一天悄然改變。
入伍之前,黃鑫幾乎天天都會打手游,王者榮耀是他的最愛,網吧是他學習之余常去的場所。和大多數癱在沙發上滑動屏幕、把玩手柄的人一樣,黃鑫沉溺于“愧疚的快感”之中。
直至2017年12月,手游開始退出他的生活。
彼時,他成為一名中國人民解放軍南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北尖島海防連戰士。
在這座只有軍隊駐扎的孤島上,他用訓練殺死時間,大海的平靜與波濤,成為回憶中最常見的片段。
興奮消散挑戰襲來
初識北尖島,是2017年12月18日。相比于萬山群島中的其他島嶼,黃鑫感覺這個島名夠“霸氣”。除此之外,他對這個小島一無所知。
2017年12月20日,黃鑫一行從廣東省珠江口出發,過伶仃洋(亦稱作零丁洋,南宋名臣文天祥曾于1279年留下千古名篇《過零丁洋》)。對出生于廣西賀州的95后新兵黃鑫來說,他很難體會七百多年前文天祥的痛楚與無奈,藍天碧海讓他對未來的軍旅生活充滿向往。
從桂山島、外伶仃島,再到擔桿島,他發現下一個到達的島,總會比上一個荒涼。黃鑫的心里開始“打鼓”,北尖島將會是一個什么樣的光景。
經過如“烽火臺”般壁立在海上的數個小島,一塊狹長、呈弧形的陸地出現在眼前。目光盡處,連接海平面的肅靜山脈下,裸露著的巨大巖石,將海水與道路割裂開來。小島上一塊平坦的碼頭,是唯一可以登陸的地方。島的其他三面,都是懸崖峭壁。
12月還未入冬,寂寥的山地里,偶爾還能看見一兩只海鳥,守望著一個不適合人居的孤島。
這便是北尖島,一個在中國地圖上很難被注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