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人姜大衛
張徹下過定論,香港男星稱得上“最紅”的,20年間惟王羽、姜大衛、李小龍、成龍、周潤發五人而已;亦舒在專欄里寫:姜大衛的一舉一動——幾點起床、愛吃什么雪糕、一個月剪幾次頭發,全香港知道得清清楚楚;從1968到1971年,關于他的稿件起碼有百萬字以上
責任編輯:翁倩
姜大衛 圖 / 黃歡
張徹下過定論,香港男星稱得上“最紅”的,20年間惟王羽、姜大衛、李小龍、成龍、周潤發五人而已;亦舒在專欄里寫:姜大衛的一舉一動——幾點起床、愛吃什么雪糕、一個月剪幾次頭發,全香港知道得清清楚楚;從1968到1971年,關于他的稿件起碼有百萬字以上
71歲的資深演員姜大衛打開門,對記者比了個“請”的手勢。他著格子衫和修身西褲,身形好似二十來歲在張徹電影里那般利落。2017年底播出的TVB劇《夸世代》里,他親自打擂臺,躺在地上,腳一蹬,便躍將起來。
拍打戲,是姜大衛這輩子最擅長的事。40年前,張徹拍《金燕子》,尋找替身時發現了這位跟著劉家良、唐佳做武師的身手靈活的青年,又得知他是故交嚴化之子,看他“以性命相搏,心生惻然”,勸其簽約邵氏做演員。姜大衛自陳那時不學無術,“自己衡量衡量自己,想想充其量爬到個二三流武師的地位,已經很不得了。”但三部配角戲(《死角》《插翅虎》《鐵手無情》)后,他就當了主角,三年后憑借《報仇》中的關小樓一角拿了亞洲影展影帝,成為70年代的“超級巨星”。
姜大衛憑借《報仇》當選亞洲影展影帝
名利來得不費功夫。張徹曾說,“姜大衛當年的身手好,眾所周知,彈床功夫冠一時,但他實在全未刻苦鍛煉,即做武師時也如此,全仗天賦,聰明靈活,學什么都一上手就會、就好。”
狄龍和姜大衛同框的第一部戲,是在《獨臂刀王》(1969)里跑龍套。狄龍開場在小樹林里喊:“這位小姐快回去,這不是你來的地方!”然后被飛鏢釘死。這句對白狄龍在家練了上萬次,但現場講出來,“滿場大笑,因為實在很爛。”姜大衛不緊張,“電影是每天一個鏡頭一個鏡頭拍的,干嘛記這么多,我寧愿出去玩呢。”他嘴角向上一勾。
“這點是上天幫的,我學得很快,到現在很多東西也是現學現做。”姜大衛說。明天拍戲,今天看看,不必死背,到現場一對稿就OK。兩個月前,馬浚偉邀他演舞臺劇《偶然·徐志摩》,現場不可NG,也沒掉鏈子。
演技呢?在外人口中更像從天而降。亦舒在文章里寫他“一分鐘前還在與人家打吃吃,一分鐘后就過去站在麥克風前面,念對白做表情,什么都可以,不用培養情緒,也不用試戲,更加相當少需要重拍。導演很喜歡他,大家都很喜歡他。因為他活潑,因為他聰明”。
70年代初,姜大衛在《保鏢與我》一文里寫:“演別人嘛,演戲就是演戲,加點‘帥’的小動作,夸張夸張表情,揣摩一下別人的心情、意境,把自己融進去就是了。”
現在成了晚輩眼里的宗師,他一年保持三部戲左右的工作量,還是要打。秉承年輕時的態度,爬高跌低、不要替身。“我是這一行出家的,如果今天所有的戲都是替身的話,那觀眾會說一句我自己受不了的話——姜大衛不能打了。”
姜大衛(左)與狄龍
“我不知道做演員有規定的尺碼”
9月1日下午,姜大衛即將現身香港影展上海站開幕式。提前一小時,影廳門口的紅毯前已圍了一小群影迷,多是青年男女。“姜大衛!有姜大衛!”一個男生一邊往前擠,一邊打開宣傳冊,檢查嘉賓名單。
姜大衛在二十出頭的年紀便得眾星捧月的待遇。48年前,18歲的葉倩文從加拿大返臺,第一次看中文片就是姜大衛主演的《十三太?!?。她立刻視姜大衛為偶像,偷偷給他寫信。一次姜大衛回港,朋友知悉后打電話通知葉倩文,她即刻沖往機場,高高站在外婆賣特產的柜臺上注視姜大衛同狄龍經過,“真是好開心!”
也是那年,初中生李碧華把零用錢花在戲票上,常于娛樂、京華等戲院梭巡,狂看張徹武俠片。一回,李碧華看了《報仇》,姜大衛飾演的京劇武生關小樓在暗夜里從一行石階噔噔噔跑下,明知會賠上自己的命,也要為兄報仇,這一幕她記住了很多年,數年后,因緣巧合,《霸王別姬》里也出現了武生段小樓。
亦舒回憶起《報仇》里的姜大衛,“當年的姿采空前絕后,一切都美極。”她抱怨要給周刊明星稿填版面,又提:“寫明星不是不能寫,看寫的是什么人,當年的姜大衛、林青霞,都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