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間彌生 世間萬物,皆是圓點 | 佳作重讀
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怪婆婆等標簽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草間彌生復雜多變的一生。這位日本國寶級藝術家,2014年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責任編輯:鄭廷鑫
南方人物周刊微信公號逢周六周日推出【佳作重讀】欄目,分享能夠抵抗時間侵蝕的優秀文本。溫故知新,讓我們一起品味經典。
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怪婆婆等標簽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草間彌生復雜多變的一生。這位日本國寶級藝術家,2014年接受了我們的專訪。
“若不是為了藝術,我應該很早就自殺了。”
85歲的草間彌生,過著精神療養院和工作室之間兩點一線的生活。她入住的醫院就在工作室對馬路,步行僅5分鐘。醫院生活相當規律,早上起來7點檢查體溫,晚上9點就寢。她早上9點半到工作室開始創作,午飯5分鐘完成,然后接著畫,直到傍晚7點。
緊握畫筆的草間彌生,仿佛在跟時間搏斗,像草一樣頑強生長。
這個瘦小的日本老太太,套一件寬松鮮麗的長袍,上面綴滿她那些標志性的波爾卡圓點。
若是出席公眾活動,她會戴一頂亮粉色假發套,吩咐助手,“把我的‘帽子’拿來。”
面對鏡頭,她佝僂著背,嘟著小嘴,瞪著一雙大圓眼,煤精般的眸子幾乎不怎么轉動;她自顧自囁嚅著涂鴉著,根本沒心思搭理問話的人。
圓點和她的精神病一樣,成為草間彌生身上最深的印記。藝術天后、精神病患者、圓點女王、日本怪婆婆等諸多標簽加在一起,都不足以概括她復雜多變的一生。
1960年代,亞洲女子草間彌生是紐約前衛藝術的先鋒人物,影響力堪與波普藝術領袖安迪·沃霍爾匹敵。40年前,她回到東京,住進精神療養院,銷聲匿跡。1993年,她獨自代表日本參加威尼斯雙年展,重出江湖,確立了自己在國際藝術界的地位。
國際上對草間彌生作品的認定——涵蓋五十多年來的水彩、拼貼、繪畫、雕塑、裝置及行為藝術——是最近幾年當代藝術史上的事情。在長期被認作精神異常的放逐者之后,草間彌生如今被視作日本現存的國寶級藝術家。她用半個多世紀的創作不斷證明自己,和小野洋子等人共同見證了當代藝術史,并被選入全球百大藝術家(亞洲僅兩位入選)。
2009年6月底,英國《泰晤士報》公布20世紀最偉大的200名藝術家調查結果。畢加索、塞尚名列第一、第二,中國無人入選,日本有4位藝術家上榜:草間彌生、村上隆、杉本博司和野口勇。相比村上隆等人,“怪婆婆”草間彌生比他們提前了整整三四十年,用她自己的話說,“我比村上隆好多了,壓倒性勝利!”
去年年底,上海當代藝術館帶來草間彌生在中國的首次大型個展“草間彌生——我的一個夢”,開幕當天館外就排起長龍,展覽火爆至今,每次都要排隊兩三小時才能進館,但絲毫沒有消磨粉絲的熱情。經典的南瓜雕塑將藝術館里外布置得艷麗時尚;巨大的、重復的、紅白相間的圓點,在展廳各個角落蔓延。一百多件展品中,包括極具視覺沖擊力的大尺幅裝置、繪畫、雕塑和視頻,讓觀眾不知不覺中掉入草間彌生創造的神秘幻境中。
“活到如今,我愈發感到沒時間攀登各個藝術領域的高峰了,我現在不能浪費哪怕一分鐘。”因忙于創作,草間彌生本人沒有親臨上海展覽現場,回答本刊記者書面專訪時,她解釋道:“我如今的創作熱情比此生任何時候都強烈。通過藝術我明白了生死,以及這個世界上綿延存活的眾生;作為人類,通過創作,我不斷學習愛與和平的真諦,宇宙萬物的奧秘,我迫不及待要把這些都展現在畫布上,可以說,我每天都冒著生命危險在創作。”
花朵、圓點、南瓜,沒人看見草瘋長
草間彌生1929年生于日本長野縣松本市一戶富裕家庭,家族經營種子生意一百多年。“當時溫室還很稀有,但我們家就有6間,常常會有學校帶學生來參觀。我家算是資產階級,會贊助當地畫家,可是一旦我想要成為畫家,那又另當別論。”
10歲那年,她用鉛筆畫了一個安靜、憂郁的小女孩,這是她的童年寫照。
“我很小的時候,經常帶著素描本跑去家里的采種場玩。那里有一大片槿花,我會坐在花圃里胡思亂想。某一天,一朵朵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