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化騰、馬云、李彥宏等出席世界人工智能大會都說了些啥?
隨著5G的加速到來,AI人工智能也會隨著個高速網絡加快普及的步伐,在產業即將面臨大變革的時候,一些大佬們也是緊密的關注著行業的動向。9 月 17 日,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騰訊CEO馬化騰、小米CEO雷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都出席了本次大會,此外,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亞馬遜AWS副總裁、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鋒等也都會出現。
隨著5G的加速到來,AI人工智能也會隨著個高速網絡加快普及的步伐,在產業即將面臨大變革的時候,一些大佬們也是緊密的關注著行業的動向。9 月 17 日,2018 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騰訊CEO馬化騰、小米CEO雷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百度首席執行官李彥宏、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都出席了本次大會,此外,微軟全球執行副總裁沈向洋、亞馬遜AWS副總裁、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鋒等也都會出現。
在官方介紹中,此次舉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以“人工智能賦能新時代”為主題,將匯集一批在全球人工智能領域最具影響力的科學家和企業家。
馬化騰:人工智能是一場跨國科學探索工程
騰訊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發表演講時表示,人工智能技術是一場跨國、跨學科的科學探索工程,對于任何一個企業、城市和國家來說,我們不能拒絕人工智能領域的“奧林匹克”,更不能“閉門造車”。
馬化騰在演講中稱,我們需要向今天到現場的國內外頂尖科學家致敬!他們在人工智能做出的巨大貢獻,為全球科技產業開辟了新的空間。
他表示,“中國和美國的互聯網與科技產業,一直以來具有很強的互補性。在人工智能領域也如此,即便有競爭,我覺得它也像一場“奧林匹克”競賽,通過“你追我趕”的互相激勵、協同創新,共同把人類的認知極限推向“更快、更高、更強”,最終的目的是提升人類的生活品質。”
馬化騰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在通往“大社交”時代。騰訊多年來一直專注做連接,我們希望連接人與人、人與物以及人與服務。今年微信的月活躍用戶達到10億,成為中國首個用戶突破10億量級的互聯網產品。目前連接人與人的極限就是幾十億個節點,但是,如果連接人與物,也就是把我們與常用設備實時有效地連接起來,那么我們的節點規模將會增長到幾百億的量級。
“人與物,人與服務的連接,關鍵就在于人工智能??梢哉f,整個人類的“朋友圈”規模將會從幾十億,擴大為幾百億,甚至幾千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大社交’時代。”他表示。
今年騰訊提出的目標是,做各行各業的數字化助手。為此,騰訊需要做好“連接器”、“數字工具箱”和“生態共建者”。
馬化騰稱,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是三位一體、不可分割的。人工智能是我們“數字工具箱”中的制勝法寶,它與大數據、云計算共同構成了新型基礎設施。
據了解,騰訊 AI Lab、騰訊優圖、WeChat AI 三大 AI 實驗室集體亮相大會,騰訊 AI 開放平臺也正式發布,未來將與各方一起共建AI生態。
馬化騰稱,上海打造全球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國家人工智能發展高地的決心,可以用“眾志成城”來形容。
馬化騰還強調,我們需要充分考慮未來人工智能發展可能帶來的社會后果。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很可能變成一把“萬能鑰匙”,它能夠釋放過去所有人類技術和工具的潛能,也將帶給我們前所未有的挑戰。
他從“可知”、 “可控”、“可用”與“可靠”的角度,提出了人工智能發展過程需要面對的四個問題,希望引發全球 AI 從業者的思考。第一個是“可知”,人工智能的算法是否能夠變得清晰透明、可以解釋?第二個是“可控”,如何避免人工智能危害人類個人或整體的利益?第三個是“可用”,人工智能是否能讓盡可能多的人使用?第四個是“可靠”,人工智能是否能夠足夠快地修復自身漏洞,真正實現安全、穩定與可靠?
馬云談新制造:未來成功的制造業一定是用好智能技術的企業
9月17日,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行,馬云在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現場再談新制造。馬云表示:“未來成功的制造業一定是用好智能技術的企業,因為不會用智能技術的企業都會進入失敗領域。”他認為,未來30年智能技術將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徹底重塑傳統制造業。企業如果不能從規?;?、標準化向個性化、智慧化轉型,將很難存活下去。AI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制造業結合推動轉型升級,也將失去意義。
馬云表示,人工智能也好,機器智能也好,都不是簡單的技術的改變,而是生產力、生產關系、生產資料的改變。未來,數據是生產資料,計算是生產力,互聯網是生產關系,我們所有的生活都會被數據、被計算所改變。
“工業時代和信息時代讓制造業自動化、規?;?、標準化,而數據時代,制造業是個性化、智能化、按需定制。”馬云說,未來制造業不僅僅是制造業,而是制造業和服務業的完美結合。未來制造業依靠的不是資源和產業配套,而是數據、服務業,服務業發達的地方,新制造會起來。未來制造業的重點不是引進資金,而是引進知識和人才。
這是馬云過去一個月內第二次談及新制造。在此前的重慶智博會上,他就提出,新零售之后,新制造是關鍵,新制造是經濟轉型的新動力。
就像今天的世界一樣,人們對數據時代這場技術革命有期待,也有擔心。馬云的觀點是:AI不是某項技術,而是一種認識和思考世界的方式,是我們改變世界的工具。
“AI技術、區塊鏈技術、IoT技術,這些技術再先進,如果不能和制造業、服務業相結合,不能推進轉型升級,不能推動社會更加綠色、更加持續發展、更加普惠,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快樂,也將失去意義。”
馬云還談到大熱的互聯網金融。他認為,不是通過網絡就是互聯網金融,今天絕大部分P2P公司是披著互聯網金融的外衣在做非法金融服務,真正的互聯網金融是依靠數據技術、依靠數據風控體系和數據信用體系。“當你擁有大量數據的時候,必須用AI機器智能來源進行風控。”
馬云最后表示,如果數據時代的使命之一是推動轉型升級,是解決今天經濟社會的許多問題,那么我們的規則、體系,我們的思考方法和教育,都要改變。“創新要嚴防葉公好龍,這不僅僅是科學家、技術人員的挑戰,也是政府運營巨大的挑戰。”
李彥宏:不擔心AI造成失業,企業不夠AI化才會被淘汰
百度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彥宏發表題為《AI時代全面到來》的演講中表示,不同時期對現代化的定義不一樣。20年前,信息化就是現代化,而現在現代化的定義已經改變。“如今的現代化就是AI化,人工智能(AI)在技術中的滲透率不斷提升,算法算力的良性循環使得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升級和經濟變革影響越來越突出,為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能。”
李彥宏發言時表示:“未來沒有任何一家企業可以宣稱,自己和AI沒有關系。對于絕大多數企業來說,重要的是率先擁抱AI,盡快使自身AI化。”
李彥宏稱,AI時代的生活和過去是不一樣的,公司也會是不一樣的公司。AI時代的公司經營應該是三位一體的:即擁有AI的思維(基于萬物互聯思考公司的定位)、擁有AI能力(企業利用AI技術的能力)、遵循AI的倫理.在AI倫理上,李彥宏提出四個原則:安全可控;公平獲取技術的能力;教人學習讓人成長;為人類帶來自由和可能。
“很多人擔心AI的發展,會導致機器大量代替人的工作從而造成大量失業。這點我倒是不擔心,因為每次技術革新,對部分崗位的沖擊是必然存在的,不必擔心AI造成失業,企業不夠AI化才會被淘汰,適應不了新的注定是會被取代的,但從長遠來看,技術同樣會帶來一系列的創造性崗位,帶來新的工作機會的產生。”李彥宏說。
總結時李彥宏認為,好的AI企業一定是解決社會問題的企業,一定是能在未來獲得更多前途的企業。
(來源:南方+)
網絡編輯:邵小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