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故事或許就是最好的故事
對于每一位出院的腫瘤患者而言,沒有故事就是最好的故事,沒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
責任編輯:溫翠玲
第一次見到來自湖南的老蔡和他的兒子玉柱,是在五年前一個異常悶熱的午后。那時,老蔡頭發有些灰白,健碩的肌肉在陽光照射下黝黑發亮,更襯得他身后玉柱的瘦小、孱弱。護士小姐過來詢問病史,他輕聲輕氣地回答,未語臉先紅。
因為玉柱得的是膀胱癌,一種在青年男性中極少發生的腫瘤。22歲,生活的畫卷剛剛徐徐展開,他卻已經是第三次入院手術。不同的是,前兩次都是在縣里,這次老蔡直接帶玉柱來了省城的腫瘤醫院。
對于年輕的玉柱,我們不約而同地給予了更多的關注,無論是做治療還是開醫囑,大家都愿意多說上一兩句關切的話:這兩天感覺怎么樣?都做了哪些檢查了?胸片什么時候出結果?一來二去,彼此就熟悉了。
玉柱斯斯文文、害害羞羞,老蔡則是大大咧咧、快人快語。每天晨間查房,問得最多的就是老蔡。從他顛三倒四的敘述中,我大致梳理出了他們父子的故事。老蔡和玉柱來自湖南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縣,風景秀美卻也貧窮閉塞。迫于生計,老蔡和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周凡妮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