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石老先生能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抗戰文獻數據平臺”的前景

“這類文獻以前檔案館看不上眼,又進不了圖書館,大多散落在民間或后人手里。如果能成規模地收集,可以極大豐富根據地史研究?!?/blockquote>

責任編輯:宋宇 邢人儼

1933年11月,紅軍大學創辦于江西瑞金,學員為紅軍營級以上干部。圖為紅軍大學學員在唱歌。“抗戰文獻數據平臺”的選材范圍不拘泥于抗戰時期,鮮活地呈現了近現代中國的廣闊圖景。(視覺中國/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楊天石老先生能看到什么,你就能看到什么” <br/>“抗戰文獻數據平臺”的前景》)

“這類文獻以前檔案館看不上眼,又進不了圖書館,大多散落在民間或后人手里。如果能成規模地收集,可以極大豐富根據地史研究。”

2018年9月2日,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臺正式上線,向全球免費開放。這個平臺向社會各方提供了大量歷史信息:

1933年陳翰笙、唐文禮主持“六省農村調查”,記錄了紅軍到達陜北之前一年,綏德一帶的土地關系、政治捐稅情況??箲饡r期,各大戰役的戰地紀實、作戰計劃和戰后總結,國共雙方如何開展軍事訓練,如何對待戰俘,處于前線的第二戰區如何實現國共合作,國民政府在日軍占領區的政府架構,在平臺收錄的史料中都有體現。

1937年,紅軍將領黃克功因戀愛糾紛槍殺陜北公學女學員。公審大會上,陪審員就黃該殺該留的唇槍舌劍被特寫《陜北的戀愛故事》生動地記錄下來。該文連同抗日根據地獨具美學特色的版畫一起,刊登于讀書生活出版社出版的《在祖國的原野上》,傳遞著根據地的民主氣息。

國民政府的國家紀念日被1944年出版的《紀念節日史話》囊括其中,林林總總的紀念日不失為勉力凝聚國家想象的主觀努力。

文字史料是數據平臺的重頭,但不是唯一,圖片、音頻等欄目體現了一種讓歷史可聽、可看的努力。該平臺是國家社科基金“抗日戰爭專項工程”24項中最大的一個,2016年起共獲2000萬元資助。這也是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前所長步平的夙愿。他一直提議建立相關文獻數據平臺,為廣大研究者提供文獻,力爭超越著名的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2018年9月8日,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長金以林接受南方周末專訪。金以林團隊是抗日戰爭與近代中日關系文獻數據平臺(下稱“抗戰文獻數據平臺”)的創建者。

“紅色文獻”專欄是“抗戰文獻數據平臺”的一大特色。圖為1940年代,民兵在華北平原抗日根據地開展地道戰。(視覺中國/圖)

民間蘊藏的史料多到你無法想象

南方周末:“抗戰文獻數據平臺”的架構是怎樣的?

金以林:平臺架構大致分幾個專欄:圖書、報刊、檔案、音視頻等。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小碧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