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社會創新評論》主編詳解:社會創新的N種新玩法
從斯坦福大學到硅谷,從美國到中國,傳統的慈善公益正在發生變化——已不僅僅是捐錢捐物,而是試圖尋求解決社會問題的新范式、新突破。
責任編輯:呂宗恕
扎克伯格和太太聯合發起致力于促進人類發展的“陳-扎克伯格計劃”。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0日《南方周末》)
從斯坦福大學到硅谷,從美國到中國,傳統的慈善公益正在發生變化——已不僅僅是捐錢捐物,而是試圖尋求解決社會問題的新范式、新突破。
何種模式可以更好地解決各種復雜的社會問題?全球社會創新有哪些發展趨勢?從斯坦福帶回的理念、玩法,也許會給我們以新的啟發。
2018年夏季,高溫熱浪席卷了整個北半球,北極圈內有的地方氣溫竟高達32攝氏度。從東亞到歐洲,多個國家出現“高燒”難退的情況。據英國統計部門和多家媒體報道顯示,2018年日本有近6萬人因中暑入院治療,英國更有上千人死于熱浪。
目前輿論最普遍的看法是,全球氣候變暖是極端高溫天氣事件頻發的最大原因。除了高溫炎熱,氣候變暖還會導致如暴雨和颶風等極端天氣更猛烈、干旱時間更長。聯合國“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倡議組織發布報告稱,氣候變化導致氣溫上升,全球11億人將因高溫而面臨生存威脅。
面對日益惡化的全球變暖問題,許多國際環保組織正在積極探索創新性的解決方案。環境保護基金會(Environmental Defense Fund, 簡稱EDF)是美國一家有五十多年歷史的非營利組織,專注于解決全球變暖、生態恢復等環境問題。EDF最近發起了一個名為MethaneSAT的項目,計劃在2021年之前發射一顆人造衛星,用以全天候監測地球上的甲烷氣體排放。
甲烷是最主要的溫室氣體之一,對全球變暖的影響是等量二氧化碳的80倍。根據EDF的調查發現,目前的全球變暖問題至少有四分之一歸咎于由人類活動產生的甲烷排放。MethaneSAT衛星被專門設計為監測和定位全球范圍的甲烷氣體排放,包括大約50個石油天然氣生產國家、地區和其他產生甲烷排放的人類活動。MethaneSAT衛星傳回的數據將被免費開放給公眾,幫助各國政府、企業和公民更精確地定位溫室氣體源頭,更好地控制排放、減少污染。
MethaneSAT項目是今年全球氣候行動峰會上的一個受人矚目的案例。2018年9月12日,全球數千名商界、政界和NPO(非營利組織)人士到達美國舊金山參會,共同探討運用科技等創新手段解決問題的新方法。類似這樣的社會創新之舉,在全球公益圈已跳出原有慈善模式,在不斷尋求新突破。
第一本關注社會創新的雜志
除作為全球科技創新的搖籃之外,硅谷還是社會創新的前沿陣地。2018年7月,筆者跟隨創立于深圳的社會價值投資聯盟“Go*SU 闖成社創獨角獸”團隊來到硅谷,拜訪了斯坦福PACS中心。
PACS全稱為Stanford Center on Philanthropy and Civi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