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溯藥品:如何跨過阿里健康這道坎

這是一個能對藥品進行全流程追溯的信息化系統,國家力推,業界期待,然而卻因阿里健康一家獨大,兩年前在爭議聲中暫止。

責任編輯:何海寧

(農健/圖)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暫停兩年,再度重啟 追溯藥品:如何跨過阿里健康這道坎》)

這是一個能對藥品進行全流程追溯的信息化系統,國家力推,業界期待,然而卻因阿里健康一家獨大,兩年前在爭議聲中暫止。兩年后再度重啟,將如何了結爭議?

國家藥監局提出“企業自建”“物碼同追”等征求意見,而業界亦在擔憂商業數據安全性、系統標準統一等一系列難題。

藥品追溯體系的征求意見稿掛網11天后,2018年9月4日,上市藥企益豐藥房相關人士參加了一場研討會,“這次大家提了很多意見。最終(官方)怎么采納,指導意見出來如何緩沖,如何配合政策,現在還不好說。”

在研討會的11天前,國家藥監局發布了這份《關于藥品信息化追溯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要求在9月20日之前反饋意見。

時間再回撥到三年前,這一藥政引發業界強烈爭論。因這一信息化監管體系交予阿里健康(原為中信21世紀公司,后被阿里巴巴控股)運營,有全國人大代表公開提建議,湖南部分藥企聯名聲討,甚至有藥企一紙訴狀將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告上法庭。最后原食藥監總局宣布暫停這一藥政之后,風波才平緩。

而今重啟藥品追溯體系建設,立即引發業界矚目。

相比2016年初的高調,此次一些湖南零售藥企選擇了避而不談。“湖南的企業稍微有點尷尬、敏感,現在還不好談。”一名湖南零售藥企高管告訴南方周末。

南方周末了解到,實際上業界對建設藥品追溯系統保持贊同態度,而上一輪爭論關鍵點——要求選擇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即由阿里健康運營),已變成鼓勵“企業自建”或“第三方提供藥品追溯服務”。

這是建設藥品追溯系統邁出的重要一步。但這一步之后,依然有諸多難題困擾著業界和決策者。

這一次,又該如何了結爭議?

從國家主導到業內參與

過去的藥品信息化監管,國家監管層推行的是電子監管碼體系。暫停之后,業界的共識是,建立藥品追溯體系。

作為一個涉及生產企業、批發商、零售藥店以及終端醫院和患者等整體供應鏈的藥品追溯系統,對保障藥品安全至關重要。隨手掃碼,患者、監管者就可查看藥品整個流程。

在業內人士看來,源于13年前的藥品電子監管碼,實質亦是一種藥品追溯方式。2005年,國務院要求省級以上政府藥監部門建立監控信息網絡,定點監控麻醉藥品和精神藥品。次年,原食藥監總局單獨委托中信21世紀有限公司運維中國藥品電子監管網。

此后數年間,入網藥品種類不斷增加。2015年1月,原食藥監總局要求在年底之前,所有藥品零售、批發企業全部入網。結果引來爭議,直至暫停。

中國醫藥商業協會副秘書長高慶輝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立即登錄

網絡編輯:柯珂

歡迎分享、點贊與留言。本作品的版權為南方周末或相關著作權人所有,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即為侵權。

{{ isview_popup.firstLine }}{{ isview_popup.highlight }}

{{ isview_popup.secondLine }}

{{ isview_popup.buttonText }}
午夜宅男在线,中视在线直播,毛片网站在线,福利在线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