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媽媽抑郁癥,誰來篩查
近日,云南一名準媽媽因家庭瑣事吵架,跳樓身亡;一年前的這一天,陜西待產婦馬茸茸從五樓墜亡。
責任編輯:何海寧
近年來出現的孕婦跳樓事件,使業界開始呼吁建立孕產婦抑郁癥篩查制度。
(本文首發于2018年9月20日《南方周末》,原標題為《準媽媽抑郁癥,誰來篩查 孕婦跳樓之后,美國華人醫生疾呼》)
近日,云南一名準媽媽因家庭瑣事吵架,跳樓身亡;一年前的這一天,陜西待產婦馬茸茸從五樓墜亡。如此巧合,兩位美國華人醫生呼吁,國內亟需建立孕產婦抑郁篩查和干預體系。
溫州康寧醫院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劉林晶現在還能記得一年前的那位媽媽。初為人母,她親手將寶寶扔進了洗衣機,按下開關。
中國孕產婦抑郁患病率為3%-6%。在一線城市的婦幼保健院,年分娩量1.2萬是個輕易就能達到的數字。“按此發病率,相當于每天有2名孕產期抑郁患者。”
兩位遠在美國的華人醫生,最近注意到一條不那么起眼的新聞。
2018年8月30日深夜,云南昭通市彝良縣的一間出租房內,一名24歲的已孕媽媽和丈夫因為家庭瑣事吵架后一時想不開,獨自從五樓跳樓,當場身亡。
就在一年前的同一天,陜西榆林待產婦馬茸茸因劇痛要求剖宮產被拒,從五樓墜亡。
驚人相似的“偶然”,令美國埃默里大學附屬醫院精神科醫師王丹昭揪心。沒人說得清,這枚“定時炸彈”下次將發生在什么時候、什么地點。“一次次跳樓,跳得讓我心痛。”盡管沒有直接的醫療鑒定,但王丹昭呼吁,國內亟需建立孕產婦抑郁篩查和干預體系。
美籍麻醉醫生、“無痛分娩中國行”(相關報道詳見2017年9月21日《在中國推廣分娩鎮痛的醫生——誰在阻礙無痛分娩》)創始人胡靈群深表贊同。“不降低因為抑郁癥導致的自殺,圍產期死亡率想要降到十萬分之十以下,可能性不大。”
最近幾年,產后抑郁越來越成為高頻詞匯,但外界對于產前心理健康的關注卻相對較少。其實早在2013年,被稱為精神醫學“圣經”的美國《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5版),就悄然取消了“產后抑郁”的說法,改為“圍產期抑郁”——包括妊娠期及產后4周內發生的不同程度的抑郁發作。
“這說明孕婦也好,產婦也罷,從懷孕到分娩、產后的整個過程中,抑郁隨時都會出現,而不僅僅是產后的問題。”北京回龍觀醫院抑郁癥病房主任陳林提醒。
被漏診的孕產婦
溫州康寧醫院心理咨詢與治療中心主任劉林晶現在還能記得一年前的那位媽媽。
初為人母的她被帶到康寧醫院時,顯得有些不同尋常。她有典型的抑郁癥狀:情緒低落、思維遲滯、消極悲觀。
登錄后獲取更多權限
網絡編輯:柯珂